演出評論

PAR /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惡」之必要的聯想

《惡了》在脈絡清楚的情節線條中,推向荒謬的喜劇情境,演員默劇式的作業員動作更掌握了全劇的節奏。從劇名到演出,透露出極富巧思與相當純熟的一面,是小劇場中難得的小品。

PAR /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展現令聽眾耳朵出油的魅力

第二組曲目包括多首耳熟能詳的巴羅克名曲,無論巴赫《G絃之歌》、帕海貝爾《卡農》、馬切洛的D小調雙簧管協奏曲還是韋瓦第《和諧的靈感》裡的《第八號協奏曲》,他們都奏出足以令聆者耳朵出油的魅力。

PAR /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每一曲,都像金鑽打造的小宇宙

下半場演出舒伯特的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這是作曲家器樂曲目的天鵝之歌,全曲寫得銷魂、冥想、內省,具有無盡的旋律創意和夢幻情懷。蕾昂絲卡雅彈出充滿催人落淚魅力的美麗歌唱線條,左右手觸鍵晶瑩剔透,和聲紋理無比清晰,動態依然巨大,精神內涵深不可測,一路迂迴所醞釀對人生的無限渴慕與依戀,使結尾的白熱化解決,情感力道強勁到幾乎難以承受的地步。

PAR /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臨終前的異想世界

如同創作者對演出的期許,《在世界的房間》是輕盈與幽默的,儘管諸多元素的整合仍有待梳理,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銜接藏有許多停滯的空拍,在小丑出場和逐帽、玩球的段落都有稍嫌緩慢的節奏,全劇空間處理和畫面對比的安排上也有些許瑕疵,但整體而言情感是真摯的,意念的傳達是明確的。

PAR /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總能令人連連驚豔的魔鬼提琴手

西伯利亞女作曲家奧爾巴赫《聖母悼歌的對話》,係對裴高雷西名作《聖母悼歌》素材做現代透視,克萊曼和中提琴獨奏者尤莉珠娜天衣無縫的搭檔,加上絃樂團冷凝堅毅的表情,所喚起抱著基督屍體哭泣的聖母影像,感人肺腑。

PAR /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誠意十足,讓樂迷喜出望外

下半場理查.史特勞斯交響詩《英雄的生涯》,拉圖認為理查.史特勞斯《英雄的生涯》表面上講他自己,其實另有所圖。於是將這首一般認知下耍弄漂亮管絃樂法的作品,巧妙賦予罕見的精神深度。樂團在此充分展現天下無敵的氣勢,合奏精密度天衣無縫,動態對比幅度寬廣,絃樂如歌,木管香醇,銅管似金,所有環節均無懈可擊。

PAR /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華美包裝盒中的青澀果實

本場音樂會中,演出者表現自身才華的企圖溢於言表,但美麗的包裝下,還是需要紮實的內容,才能通過巨星之路的嚴苛考驗。

PAR /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發現馬勒系列」的壯麗句點

簡文彬對樂曲節奏步調的掌握,以及對高潮的塑造與釋放,都充滿信心,讓群集舞台上數百人眾志成城,士氣高昂適切演出了馬勒所主張「愛神就是世界創造者」的精神內涵,為耕耘長達一整年的「發現馬勒系列」畫下壯麗句點。

PAR /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初生之犢,贏得壓倒性勝利

下半場的德弗札克的第八號交響曲,第一樂章瀰漫著清新迷人的波西米亞草原氣息。第二樂章明暗對比稍嫌不夠強烈,但是卻擁有春雷乍響的勁道。第三樂章速度設定略顯斧鑿之痕,不過絃樂組的歌唱則相當優美。第四樂章開頭,由四位年輕女生主奏的法國號縱橫全場絕不走音,整體演奏更是紀律嚴明、整齊劃一,乾淨俐落把樂曲推向歡騰高潮。

PAR /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成長的必經之路

繪本中文字雖簡潔卻深情無限,劇場中挪用文字的敘述方法,將小女孩的心情大量地「說」出來,也將勇敢等抽象的概念「說」出來,而不是運用戲劇表演的移情與感染力來加深觀眾對於戲劇人物遭遇的感同身受,因而抒情的動人壓抑在理性的說教之中,表演文本相對遜色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