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167期 / 2006年11月號

樓梯上下間的男舞魅力

演出的節奏由沈靜而激動;從和緩到活潑;由內蘊戲劇情感到外顯肢體能量,一支支看似獨立的小品,串連出一場點題清楚的舞蹈,舞者與舞台物件及舞者彼此的互動,明確傳達出人與時空作用後引發出的各種意涵。

PAR /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狂歡嘉年華之後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嘉年華式的婚禮場面,在極度高潮的情緒中進入殘酷的謀殺,不同於希臘悲劇將慘案移至後台的處理,導演將整個謀殺情境呈現在觀眾面前,意味著狂歡嘉年華之後的悲涼,終至冷靜引導出劇終前Bella與Giuliano相互交疊之關於「愛」的獨白。

PAR /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精雕細琢每一個音符

綜觀整場六首風格不同的花腔曲目,周淑美越來越醇厚的中音域,在她既有的技巧中增添了更富麗的戲劇效果,當然還有她原本極為擅長的弱音控制,無一不令人驚喜。

PAR /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刻畫亮眼的音樂星空

節目以理夏德.史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序奏開場,短短一分鐘的樂段充滿爆棚能量,音樂總監王雅蕙在尾聲做出巧妙分句,刻意塑造樂曲已經結束的感覺。接下來的巴赫的第三號管絃樂組曲,指揮設定的步調比較輕盈,品味偏向法國舞蹈組曲,嚴謹德奧紋理雖非詮釋重點,卻也適切召喚當年萊比錫商展或齊瑪曼咖啡館的悠遊氛圍。

PAR /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悠揚圓熟,值得再三回味

更加難能可貴者,葛拉夫本身也是指揮老手,卻不像若干大牌明星擺出肢體語言試圖主導樂團。他完全信賴指揮王雅蕙的處理,樂團則不吝回報柔軟、豐滿的支撐。

PAR /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獨奏合奏皆精采的莫札特之夜

霍內克的獨奏,快板流暢灑脫,慢板柔美卻不耽溺,基本上堅持古典樂派原味,揚棄浪漫取向。國台交縮小編制之後,合奏精密度大大提高,接近室內樂水平,也充分顯示指揮者對小型組合的掌控相當得心應手。

PAR /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狂草》為「行草三部曲」畫下圓滿句點

《狂草》以獨特的方式遊走於狂野奔放和輕柔纖細之間,有時候舞者似乎靜靜聆聽著自己的內在,有時候又爆發出狂野的跳躍與急速的旋轉,並且肢體交錯彎曲。舞蹈動作主要奠基於太極導引與武術的動作上,整體上卻是遵循西方舞蹈的原理充分運用舞者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特別在軀幹部位的使用上,比起最高難度的西方舞蹈形式更淋漓盡致。

PAR /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舉足重輕的「于魁智現象」

從這次台北公演的盛況來看,于魁智的確有廣大的觀眾緣。不僅在劇場中受到熱烈喝采,即使到各中學去訪問、演講、示範,也飽受歡迎。甚至有熱情的女生大叫「于魁智,我愛你」!更有一位老太太觀眾,心疼他,怕他摔壞了,要他不要再唱《打金磚》……。凡此,皆可列為「于魁智現象」,與其他演藝明星受到「粉絲」們的熱愛,正無二致。

PAR / 第163期 / 2006年07月號

甜味的殘酷,軟化的批判力

血如噴泉的經典畫面出現了,源源滾出兒童遊樂場的那種塑膠紅小球,顏色鮮豔,但毫無殺傷力。或許我不該挑剔,因為我們無論本能或教養都戮力迴避著殘酷,不過最後同樂會般年輕無敵式的謝幕方式,讓好不容易沾上心頭的一點血痕抹消殆盡。

PAR /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閹割西方的一場夢

《安徒生之夢》並非要只是要講童話,而是要講童話態度背後不自覺的殘酷。這種反省幫助我們不至於陷入自以為是的天真裡,這通常也是人類學會教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