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最精采的部分就是他最後用了五個耳熟能詳的聖誕旋律,即興演奏了長達二十四分鐘之久,沒有間斷,當然聽眾瘋狂似地給予掌聲。管風琴師彈即興演奏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教會音樂的需要。我聽過很多極好的「即興演奏家」演出,但我仍然要說韋恩‧馬歇爾的即興演奏實屬上品,無人能比。
PAR /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大師手筆,極盡聲色之娛
打頭陣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從緩慢序奏開始就做出極為精細的分析,接著逐步展現扣人心弦的流動力量,勁道一路貫穿到結尾宿命高潮,一氣呵成的架式不愧大師手筆。其音樂美學一向以精純為尚,讓悠遊的音符自然歌唱,至於刻骨銘心的表情則非詮釋重點。
PAR / 第163期 / 2006年07月號
妙手改編四重奏 巴夏盡得原作精髓
柴可夫斯基絃樂交響曲改編自第一號絃樂四重奏,巴夏的改編非常成功,柴可夫斯基所有的迷人要素盡在其中,第二樂章的低音提琴尤其具有點石成金的魔力。
PAR /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林克昌精確美好的一夜
舞台上,吃力地走向指揮台的林克昌是孱弱的,一上指揮台上,馬上中氣十足、精神百倍,而浸淫於音樂一輩子的智識與品味此時更到達了一個完全融合的境界。他沒有同年紀的指揮常見的「抽象揮灑」,相反地,確實精準地指示了每一個音符,這份對音樂藝術的誠實與專注,其可貴遠勝於一切。
PAR / 第163期 / 2006年07月號
期待當代音樂的演奏生力軍
綜觀整場音樂會,比較可惜的是,演出者應可以承擔難度更高的當代作品,當晚的曲目偏向意境高、技術低之選,當代作品的重要功能之一:對人開發新技法、對物品開發新技術,都需要更多創新作品達成。
PAR /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威風凜凜的俄羅斯榮光
呂紹嘉手法精鍊撐住三個大格局樂章的張力,一方面呈現威風凜凜的俄羅斯榮光,另一方面在傳達辛辣嘲諷內涵之餘,也沒有忘記底層的深沉陰暗。他引領樂團發出熱血沸騰的飽滿音響,並以毫不止息的無情衝擊力傳達鮮活戲劇,白熱化動量從頭到尾震驚全場。
PAR /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向左向右向何方?
以淒美壯烈的歷史故事為骨幹、以藝術總監黃正銘設計的音樂為血肉、再以「跨領域藝術作品」為方向,《十面埋伏》自始便以「大」為追求。但這終究是「音樂」——以樂器為工具的藝術品,但其中關於樂器的考量卻最不完整。
PAR /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揮灑家鄉本色,李格悌精湛演出
下半場用巴爾托克的管絃樂團協奏曲壓軸。李格悌揮灑出層次分明的清晰提示,北市交各個樂器群組不但艱難樂段順利過關。精神內涵方面,從第一樂章的漸進嚴肅,經由喧囂嘲諷和悲哀的死亡暗示,到第五樂章的肯定生命,李格悌以炫技卻不忘溫暖表情的詮釋手法,把這齣從黑暗到光明的音響戲劇,塑造得頗富深度。
PAR /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演出緊湊,毫無冷場
簡文彬以稍稍偏快的速度,充分推展樂譜內建的前進動量,讓整個演出極為緊湊,毫無冷場。此外,他也能夠在適當時機凸顯莫札特無與倫比天籟般的美妙譜曲。導演賴聲川場景轉換的乾淨俐落,值得讚賞。開頭與結尾畫面一致的設計,頗具巧思。總結來說,謔而不虐的喜趣動作,高品味的舞台構圖,水準亮麗的音樂表現,大多數觀眾應該可以心滿意足歡欣離場。
PAR /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商業價值之外
跳躍式的情節發展儘管使得情緒的高潮得以到達,但情感的真實性則不免落空,而劇本中事件堆疊的合理性更是顯得釜鑿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