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神笛陸春齡與新樂種

聽衆在一償親睹大師演奏的夙願之餘,必也慶幸能聽到如此精緻的中國現代室内樂。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強靱的生命力與激越的情懷 閔惠芬二胡演奏會

閔氏音樂常引起兩極評價,一場音樂會中樂曲表現似也有雲泥之別,此完全非關技巧層面,而實是閔氏強力的切入所導致的。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世態喜劇」喜從何來? 從「表演工具」看《溫夫人的扇子》

一九九二年十月廿四日至廿六日在台北市社敎館演出的王爾德名劇《溫夫人的扇子》,劇本結構高潮疊起,對白風趣,但在演出方面,並未達到「世態喜劇」comedy of manners應有的喜劇效果。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行到水窮處 《無限江山》觀後

「當代傳奇」有意捨棄傳統京劇的程式,另外建立一套新的表演體系,目前正處於已「破」而未「立」的過渡期。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身後是非誰管得 明華園歌仔戲《逐鹿天下》觀後

《逐鹿天下》雖然也「以實作虛」,但其中對劉項事迹的剪裁點染和性情的刻畫誇張,出人意表的程度,眞是曠古所未有。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談民心和藝院的兩齣演出──莎士比亞台北見

十月份,台北出現了兩齣具現代風格的莎劇演出,一爲十月三日起在民心劇場演出兩個月的《莎士比亞之夜》,由王小棣改編、導演,選取《哈姆雷特》、《馬克白》、《奧塞羅》的片段重新組合,加上由《奧塞羅》反角伊阿戈引導的序場。另一則是藝術學院戲劇系排練了兩個學期的《亨利四世》,於十月二十二日起在關渡校區的戲劇廳作爲啓幕大戲,演出四天五場,由馬汀尼改編、導演,將原作上、下兩部濃縮爲一整晚的演出。本刊邀請了多位莎劇學者,與兩位導演針對這次難得的盛會,藉著對兩齣戲的得失評析與工作過程報吿,交換意見,希望能夠傳遞經驗與心得,硏討莎劇現代化及中文化的問題,供未來古典劇的演出參考借鏡。

PAR /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朱宗慶打擊樂團冬季公演「音樂劇場」 聽後感

「朱宗慶打擊樂團」在文建會的經費補助下,克服了龐雜的樂器問題,培養了良好的表演默契,表現了對國人作品的嚴謹演出態度……這些都是値得稱許的現象,也是它整場演出成功的因素。

PAR /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沈穩釀造「德奧」聲勢

近年來,國內樂團的精進是有目共睹的。這次,曾受敎於多位德國大師的簡寬弘,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舒曼的《萊茵交響曲》,顯露出德奧系應有的重量感,成績令人刮目相看。

PAR /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浩浩〈黃河〉載不動馬勒悲情 評北京中央交響樂團

在衆人翹首企盼之下,北京中央交響樂團終於在今年元月二日與三日假國家音樂廳演奏兩場。演出前台上台下打成一片而互通心聲的盛況,恐怕是兩廳院營運以來所僅見。

PAR /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芭蕾輓歌 對羅蘭.比堤舞作的一些看法

羅蘭.比堤法國馬賽國家芭蕾舞團的台北演出,是一九九二年台灣「芭蕾熱潮」的尾聲,現場觀衆對於兩套舞碼《睡美人》及《我的帕芙洛娃》均報以熱烈的掌聲。主要舞者舞技精湛,舞台及服裝設計華麗眩目,但此次演出作品中舞蹈編作的意念,則是筆者感到疑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