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7期 / 1993年05月號

把台灣現代舞推向另一個高度 光環舞集《大地漫遊》觀後記

布幕、木箱、嬰兒油,三種迥異的質料建構起《大地漫遊》的三個界面與舞者的關係:束縛、流暢、突破。由「光環」的努力,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的現代舞者,正企圖掙脫瑪莎.葛蘭姆式的舞蹈典範,竭力將現代舞推向現代藝術的另一高度。

PAR / 第7期 / 1993年05月號

《大地漫遊》觀後

現代觀衆究竟從舞蹈中獲取了什麼樣的經驗?「光環」此次演出,正敏銳捕捉中國人對「氣」的概念,並企圖賦予多層面的詮釋。但是,如何突破概念式的表達,而與現實人生密切結合,正是我們對「光環」的深深期待。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絶學不絶世 上海崑劇團訪台演出觀後

崑曲在台灣多年來是靠一批業餘愛好者推廣及承續,大家總覺得無法將崑曲優美的特色完全展現出來,上崑讓國内觀衆第一次看到專業的整體表演。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婉約甘美.張弛有致 喜觀《布蘭詩歌》

劉鳳學將舞蹈語彙緊扣音樂的公式,多番突破;「台北愛樂合唱團」咬字吐音的成績則是過去我國合唱團從没聽過的出色表現。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揮動聲音的手 訪《布蘭詩歌》指揮杜黑

十一月分,《布蘭詩歌》以舞蹈結合交響樂團和合唱團的方式呈現在國家劇院的舞台上,極獲好評。我們特別採訪了《布蘭詩歌》的指揮杜黑先生,請他來談談指揮──這個整合一群聲音來表演的工作。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阿詩瑪》的民族美學

《阿詩瑪》所呈現的美學主體是舞蹈空間,不是劇情,強調以色彩作爲感情的隱喻,求得視覺上的秩序感。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解放的快感.鬥智的趣味 彭錦耀舞作顚覆了什麼?

後現代舞的起源,就是一場顛覆過去舞蹈美學經驗、拓展原有創作演出方式及形式的「運動」。影響至今,舞蹈已與其他表演藝術形式,尤其是戲劇,有了新的結合關係。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從槍手到高手 「聖馬丁」傳奇

聖馬丁室内樂團幾乎是國際知名度最高的英國樂團,尤其經過《阿瑪廸斯》和「莫札特年」的兩度熱門宣傳。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優雅融洽的人文氣息 評聖馬丁室內樂團八重奏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爭戰還不夠殘酷 《漠.水鏡記》觀後

神話、鬼魑的異質性和狂野想像被馴化,水鏡始終只是一個失去了魔力並且封閉想像的空間物象/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