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場

PAR /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稻草人舞團《Milky》 回憶府城車站歷史 馳騁銀河科幻未來

稻草人舞團新作《Milky》,從日本作家宮澤賢治的小說《銀河鐵道之夜》發想,在台南舊火車站的歷史場景中,上演宇宙銀河的諸般場景,舞者不扮演書中角色,而是如同星球、光等等的存在,在舊火車站的三處空間起舞,讓觀眾串起空間記憶,也馳騁遼闊星河。

PAR /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舞二代也上陣 台上台下親子樂 《小王子3.0》 讓大人找到兒時初心

新古典舞團這次將法國作家聖修伯里的《小王子》改編成《小王子3.0》,讓小王子造訪三顆星球,三顆星球的舞蹈分別由新古典舞團的資深舞者羅慶成、張桂菱、林維芬負責編導,他們將舞團特有的肢體語彙如水袖等融入舞劇中,「新古典」經典味十足;而且他們的「舞二代」也上台與父母同台,台上台下一起回歸童真,重覓兒時初心。

PAR /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河床劇團《夢見大衛林區》 超寫實電影入戲 觸動思考的劇場夢境

影像風格獨特強烈的美國電影導演大衛.林區,以其蒙太奇式超現實的風格享譽影壇,甚至出現「林區式」的風格形容詞。一樣擅長在劇場中塑造超現實景觀的河床劇團,將在新作《夢見大衛林區》中,以這位當代影壇最重要的電影導演為意象核心,導演郭文泰邀請影像設計曾御欽、音樂設計柯智豪合作,大衛.林區的影像夢境將如何在劇場呈現?不能言傳,觀者只能眼見為憑。

PAR /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NSO「馬利納爵士與NSO」 九旬巨擘 精選曲目展現大師風範

英國的音樂巨擘、高齡九十一歲的指揮家馬利納爵士,將與NSO合作演出。從老大師挑選的曲目,可以看到他旺盛的企圖心:莫札特《哈夫納交響曲》恢弘不失典雅,正是馬利納之所長;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高雅貴氣,早是大師的錄音名曲;最令人好奇的是舒曼《大提琴協奏曲》,這首曾被認為「無法演奏」的曲子,如何在大師手中點石成金?令人期待!

PAR /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意與象—馬水龍紀念樂展 鋪展不同時期傑作 其人其心盡在其中

今年五月辭世的資深作曲家馬水龍,一生在創作上高度自我要求,每首作品都是苦思、煎熬、嘔盡心血而來,也留下許多讓音樂家樂意一演再演、聽眾能夠愈聽愈感動的美好樂章。十二月的「意與象—馬水龍紀念樂展」音樂會,將全場演奏馬水龍各時期傑作,亦能讓樂迷體會馬水龍的以樂言志、其人其心。

PAR /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天旋》 當芭蕾遇上國樂 余能盛試爆創新火花

從「台北室內芭蕾舞團」更名為「福爾摩沙芭蕾舞團」,藝術總監余能盛繼往年邀請國外舞者與台灣舞者共舞的「東西激盪」,新作《天旋》則讓芭蕾與國樂相遇,邀請臺南市立民族管弦樂團合作演出,將以馬水龍《梆笛協奏曲》、劉長遠《抒情變奏曲》與盧亮輝《四季》入舞,柔和婉約的國樂,如何銜接俐落分明的芭蕾動作?令人期待!

PAR /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體相舞蹈劇場回顧創團十五年 《紀錄片》 打開大「門」 迎向未來

今年創團屆滿十五年的體相舞蹈劇場,在藝術總監李名正與妻子吳品儀相攜扶持下一路迄今,特別推出舞作《紀錄片》及同名展覽,回顧過往歷程也邀請藝術好友一同參與。演出以「門」的意象,作為《紀錄片》的舞台裝置,一條路,一扇可移動的門,告訴觀眾他們走過十五年的心路歷程。

PAR /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三缺一劇團「獨。姝」 兩個女子的獨角戲 探索內在生命的旅程

三缺一劇團新製作「獨。姝」集結了兩個女人的獨角戲:賀湘儀的《與什對話》與編劇鄒欣寧、導演劉柏欣合作,探索女人內在的「蛇」;江寶琳的《像我這樣的查某人》則是一趟回家的旅程,透過三個女人的故事,全程台語演出,探索「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又何以為這樣的查某人?」

PAR /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脫口秀、爵士樂互Jam 《不如這樣吧Blue John》 訴說都會寂寞

1911劇團新作《不如這樣吧Blue John》搬演編劇馮勃棣○九年台北文學獎評審獎作品,故事從一個脫口秀演員遇上薩克斯風手說起。舞台上爵士樂手與脫口秀演員對話,樂聲不只是樂聲,更是某種語言的變形,探討溝通的可能與不可能。

PAR /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混血樂器奏新音 非洲遇上北歐 鼓王與箏的對話

生於坦尚尼亞的音樂家Arnold Chiwalala,因緣際會認識了芬蘭的傳統樂器剛德雷箏,自此展開奇妙的創作人生。他結合坦尚尼亞傳統樂器澤澤琴與芬蘭的剛德雷箏,發展出融合二者演奏特性的“Chizentele”音樂語彙,此次訪台演出將展現他與芬蘭箏的精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