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場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2015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放下武裝 攜手合唱
今年邁入第十五屆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邀來美國、德國、印尼、匈牙利、拉脫維亞等國際團隊,並將經典音樂會移師國父紀念館演出。音樂節以錢南章《十二生肖》作為開幕,為了羊年應景,錢南章更在戲劇編排上加入「喜羊羊」一角增添趣味。閉幕則演出卡爾.詹金斯的《武裝之人—和平彌撒》,此曲以樂音提示戰爭的悲劇,進而喚醒人們卸除武裝、追求和平。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體相舞蹈劇場《Mr. R 2.0—烏托邦》 李名正 強烈視覺揭示「傾聽」之必要
維持李名正一貫的「視覺劇場」風格,《Mr. R 2.0—烏托邦》讓概念引導視覺先行,舞作討論「存在」命題,延續前作《Mr. R》的「兔子」角色,以兔子的長耳朵強調「傾聽」。李名正的兔子要人正視月之暗面、人性隱晦處、生活的實相,對編舞家來說,「舞蹈像山水畫的留白」,白是為了讓人看見自己。
PAR /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小提琴家朱利安.拉赫林 三重身分 獻上室內樂之夜
生於立陶宛、成長於維也納的天才小提琴家朱利安.拉赫林,受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之邀,將於六月來台獻藝,他將以小提琴家、中提琴家和指揮三重身分,帶領樂團團員,展演整場精采迷人的室內樂曲目,包括李斯特小提琴協奏版的《但丁奏鳴曲》、許尼特克《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皮亞佐拉《布伊諾斯艾利斯的四季》等。
PAR /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戲班子劇團《再見好不好》 人生能否重來? 「後悔」編織成戲
曾經停團多年的「戲班子劇團」,兩年前在編導杜政哲的號召下以《再見好不好》宣告復出,今年則推出《再見十年前的我好不好》雙戲連演,並邀來影視演員助陣。杜政哲表示,《再見好不好》藉由八位男女間的情感糾葛與衝突,串連起他們的片段記憶,而劇中的每段「再見」,都夾雜著悔不當初。
PAR /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國光劇團「花漾二十.談戀愛吧」 精選愛情題材 經典老戲一樣「粉青春」!
歡慶成團廿周年的國光劇團,下半年以「花漾二十.談戀愛吧」系列熱烈開展慶生活動,選出多齣以愛情為題材的京崑戲碼,在暑假期間連演十六場,演出劇目包括《鎖麟囊》、《鳳還巢》、《烏龍院》、《寶蓮燈、劈山救母》、《玉簪記》、《白蛇傳》、《四郎探母》等,由年輕演員擔綱,展現從裡到外的青春洋溢!
PAR /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簡文彬用音樂造訪《森林裡的秘密》 NSO「永遠的童話—遇見幾米」音樂會
NSO音樂總監簡文彬在幾米的作品中找到失落己久的赤子之心,他就和所有喜歡幾米的讀者一樣,深受幾米繪本感動,於是,有了「永遠的童話—遇見幾米」音樂會。他邀來劇場導演黎煥雄,以及舞台設計王孟超、京劇演員朱陸豪等,合力將幾米的繪本世界化為指揮棒下的音符。
PAR /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女人與狼 後現代的身體童話 三十舞蹈劇場《紅帽.紅衣.紅舞鞋》
十八年來首次回台發表《紅帽.紅衣.紅舞鞋》,旅美編舞家余承婕拿出一身融會東西方身體的功力,與三十舞蹈劇場合作,編作這齣拆解童話符碼的作品。她在創作手稿寫道:「衣服、鞋子、帽子不過是角色扮演的外在符號。」余承婕敏銳地尋找,符號秩序外的身體和性別關係將是何種風味?
PAR /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愛在舞台上說故事的編舞家—阿喀郎.汗
阿喀郎在舞台上,不單單是象徵性地「用身體說故事」,而是毫不矯飾地直接張口出聲。這些故事,往往在他的舞作中形成一個啟示性文本,從而開啟一個想像的視域,而與此交錯的,則是他以獨特的身體表演所形成一種平衡的現實。
PAR /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屏風《京戲啟示錄》 李國修敘事美學顛峰之作 戲中戲中戲 從遺憾到傳承的舞台、人生
首演於一九九六年的《京戲啟示錄》,在多重時空並置跳躍的劇場敘述結構上,達到空前的高度,成為李國修二十年創作生涯重要代表作。屏風二十年再度搬演,李國修說,除了沉潛和自我反省,也讓他重新發現這齣戲內在蘊含的深層意義──傳承和遺憾。
PAR /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以物件訴說記憶 用城市書寫生命 那個劇團《一城一命:戀物癖日記》
《一城一命:戀物癖日記》結合三位台南在地資深劇場演員,取材個人不同城市的生命經驗、空間記憶,融合「物件劇場」的美學概念,在單一命題下,發展三齣獨角戲創作,串連成一整場看似獨立,實則透過物件連結呼應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