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PAR /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音樂與影像攜手 拼貼繽紛「臺北地圖」

為了以音樂會描繪樂團的所屬之地,臺北市立國樂團大手筆地規劃了一場以「台北」為藍圖的音樂會,要將這個都市的街景、文化與風土人情伴隨著音樂呈現觀眾眼前。上半場演出台北流行國樂組曲。下半場,則將十二個行政區分別從創作及影像的角度呈現,除了委託十二件音樂創作之外,更邀請十二位導演以當前最流行的「微電影」模式,勾勒出他們心中所屬的行政區特色。  

PAR /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跨文化三男身體 逼近律動原始單純

繼去年中以結合舞蹈與現場影像的《早餐時刻》令台灣觀眾驚豔後,旅德編舞家孫尚綺回歸身體,將演出作品三部曲的最終章《浮.動》。接續《我不語》、《穿越》,《浮.動》中孫尚綺與另兩位男舞者,以抽象的語彙,逼近律動的原始單純。

PAR /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歡喜賀歲 國光劇團呼喚「小丑報到」

歲末年冬,又是歡喜過節時!今年國光劇團特地推出「小丑報到」,將搬演近年少見的十三齣民間小戲,不僅當家老生唐文華、全能旦角魏海敏不計形象扮「丑」演出,更邀請相聲大師吳兆南、上海崑劇院名丑張銘榮、已退休的復字輩名丑劉復學助陣,以深厚的火候在歲末隆冬與觀眾分享溫厚的戲情人情。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這場悲劇 源於愛的偏執

作品不多卻齣齣讓人印象深刻的中生代導演陸愛玲,今年成立了「達達劇團」,以改寫自莎翁悲劇《李爾王》的《名叫李爾》為創團作。陸愛玲認為,《李爾王》的悲劇來自於對愛、對完美的偏執,這也是崢嶸一世的李爾王最後的生命功課,唯有透悟才能抵達死亡的終點。

PAR / 第239期 / 2012年11月號

「他」為琴狂 挑動微細完美的音符

因為紀錄片《我為琴狂》而認識這位「龜毛」鋼琴家的觀眾注意了!艾馬爾本尊即將於十一月首度訪台演出,帶來他拿手的、而且跟別人不一樣的德布西,總是被誤解為印象樂派、又被演奏得朦朧無形的德布西,在艾馬爾手下則是「觀點清晰,而且充滿著生氣」!

PAR / 第239期 / 2012年11月號

暫別肢體劇場 拆解家族通俗劇

將於月底上演、編導符宏征的新作《離家不遠》,從自身的家庭回憶出發,透過回顧家族成員的死亡,揭開人們為何以愛為名卻暴力相向,書寫一則台灣當代的家族寓言。符宏征表示,《離家不遠》捨棄了動見体過往肢體劇場的風格,更像是一齣經過解構的通俗劇。

PAR /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回返百年古宅 讓當代與歷史相遇

為了舞團廿周年,編舞家古名伸把製作拉回她家族位於大溪的百年老宅,演出《回來》,對古名伸而言,這是具象的行動,也承載著個人的創作與生命歷程,意味深長。雖然感覺受到老屋召喚,古名伸卻無意取材家族歷史進行創作,「我的舞團從不是一個懷舊的團,進老屋演出是把當代放到過去的時空,希望產生某種反差,有特別的時空想像。」

PAR /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杯子+絲弦 跳躍一整個空間的音符!

日本作曲家水嶋一江所創發的Stringraphy表演形式,利用杯子電話的傳聲原理,在演出空間中以絲弦搭起龐大的「樂器」,像一台平放的豎琴,演奏者優雅地在這做裝置中游移、走動,帶著白手套的雙手靈巧地捏在弦上滑動或撥彈,頓時魔術一般的音符就從他們的手上發出……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古典光影中的動態雕塑

跨領域藝術家克里斯汀.赫佐因深深對伽里尼的雕塑作品著迷,加上他一直期待合作的法國著名女舞者茱莉.吉柏終於排出空檔,他決定以《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為名,讓吉柏在量身打造的裝置空間中獨舞。靈感來自當年伽里尼呈現《楓丹白露的寧芙女神》的故事,赫佐讓吉柏,以緩慢的速度,系列性的肢體動作,從不同角度呈現自己,如同一座動態的雕塑。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錢南章《十二生肖》 南腔北調逗趣演繹

今年的「國際合唱音樂節」,正逢主辦單位台北愛樂合唱團的四十周年團慶,於是特邀作曲家錢南章量身訂作開幕作品。搭配合唱團加國樂團的演出陣容,錢南章想出了《十二生肖》的主題,與夫人賴美貞的歌詞協力發展,民間故事、南腔北調、創意聲響一起來,把十二生肖的趣味面貌「唱」得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