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PAR /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凝視品嚐 糾葛的情慾滋味
近年來走紅於歐陸舞蹈界的編舞家孫尚綺,新作《早餐時刻》充滿文學、音樂、舞蹈、劇場、電影的元素,有濃濃的當代歐陸舞蹈劇場味道。這次他將帶著歐洲團隊,踢開任意門,走進八月的炎夏台北,端上一桌冷冷的、感傷的歐陸早餐,等台灣觀眾啟動視覺味蕾。
PAR /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同志與國族 永不歇止的認同議題
將在臺北藝術節演出的《懺情夜》,是來自英國威爾斯的雪曼劇團的作品,以夜店為場景,勾勒出藥物、電音文化如何席捲同志圈,描寫感官享樂與同志族群的印象連結,深刻寫實地呈現同志生活的典型;同時也藉由同志族群的慾望與認同,巧妙觸及在大不列顛共和國中,威爾斯弱勢地位及國族歸屬的議題。
PAR /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以駕駛訓練 比喻女性成長與自覺
由邱安忱、黃婕菲、陳佳穗、王珂瑤、陳雪甄及洪珮菁等六位專業劇場演員共同組成的演摩莎劇團,強調以「演員核心」為目標,引進當代先鋒新文本與各國的表演訓練體系,將於四月推出創團作《蘿莉控公路》。這齣由美國劇作家寶拉.沃格爾創作的劇本,曾於一九九八年獲得普立茲最佳劇本獎,劇情以駕駛為隱喻,展現女性如何擺脫父權的操控,從女孩蛻變為女人的心理成長與自覺歷程。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首度攻「蛋」 朱團給你「擊度震撼」!
邁入廿六歲的朱宗慶打擊樂團,今年開春又展開創舉,首度挑戰萬人場地台北小巨蛋!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征服小巨蛋並不是一個目的,而是希望能藉著這個場地,讓更多觀眾接觸到精緻的打擊樂。於是重新編整曲目並創置新曲,加上舞蹈、聲光等豐富元素,期待將擊樂的可行性再度推向高峰。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經典舞劇《舞姬》 東方風情中的三角悲戀
美國唯一的國家舞團——美國芭蕾舞團(American Ballet Theatre,簡稱ABT),暌違台灣十二年後,將再度訪台,以一百卅人的大陣仗,帶來規模宏大、國內尚未曾全本演出的《舞姬》以饗觀眾。這齣由古典芭蕾教父佩堤帕編創十九世紀末的舞劇,結合當時流行的東方風潮,以印度王宮為背景,鋪陳一段三角戀悲劇,不同於公主王子式的童話情節,呈現人性的神秘陰暗。
PAR /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This is Modern! 現代芭蕾魅力迸現
繼去年帶來改編自韓國民間傳說的全本舞劇《沈清》,二度訪台的環球芭蕾舞團這次將展現全然不同的舞蹈風景——四支舞碼分別是季里安、佛塞、納哈林三位當代編舞家的現代芭蕾作品,也是編舞家首度授權亞洲舞團演出。亞洲舞者如何以詮釋這些精采舞作?值得走進劇院一探究竟。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音樂劇《阿伊達》 跨時空的真愛傳奇
音樂劇版的《阿伊達》,由知名歌手艾爾頓.強與音樂劇作詞家提姆.萊斯聯手打造,自一九九八年首演以來就備受歡迎。五月中將首度到台灣演出的《阿伊達》,場景從一間現代博物館的埃及文物展中開始,藉著女法老安奈莉絲的歌聲將故事帶回古老的埃及……跨時空的真愛傳奇,乘著優美的歌聲與音樂,讓歌劇經典有了新的詮釋。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講台語的《海鷗》 飛入台灣的日治時空
《海鷗》是台南人劇團「西方經典台語翻譯演出計畫」的第七號作品,契訶夫的劇本向來以自然寫實著稱,戲劇性薄弱,語言貼近生活,不同於以往台語轉譯西方經典時的強調劇場形式,這次導演呂柏伸將《海鷗》的時空背景移植到台灣日據時代的中期,全劇融入濃厚的台灣本土元素,十九世紀的俄國鄉村與日據時期的台灣農村,兩個時空情境遙相呼應、產生對話,藉此引發在地觀眾的共鳴與感動。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豫劇《量.度》 河南梆子再與莎翁交手
繼《約/束》之後,臺灣豫劇團再度挑戰莎翁經典,這次挑上的是喜劇《量.度》,透過研究莎劇多年的學者彭鏡禧與陳芳的編修,這次的劇本忠於莎士比亞原著的奧義,保留論辯的哲思,探討寬恕與七情六慾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同時兼顧法、理、情。而導演呂柏伸更期待藉由莎劇對人性的深度刻劃,結合傳統戲曲的美學,提供觀眾思辨的空間。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北京最「青」小劇場 台灣鬥夢去!
鑑於兩岸交流雖熱絡,卻少見系統介紹與引進中國當代新銳導演的作品,廣藝基金會特別與北京青年戲劇工作者協會合作,舉辦「鬥夢去」兩岸青世代劇展,從歷屆「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中,挑選《鬥地主》、《黃粱一夢》與《在變老之前遠去》三齣型態美學各異的優異作品訪台交流,也讓台灣觀眾有機會一覽現今中國劇場年輕世代的社會批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