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法國老牌創意不斷 荷蘭名團多元前衛

世界最老牌的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將再度光臨,這回他們更要大玩材質,在舞台上展現精湛技巧與創新思維;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打擊樂團則以多元文化為特色,融會歐、非、亞、美,既有民族色彩,又有現代淬煉出的前衛風格。  

PAR /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絕美舞姿—芭蕾狂潮全台發燒

從二月底到四月底,無論是電影螢幕或劇場舞台,都可看見芭蕾女伶的身段與舞影,不管從窺探伶娜心事,或直擊台上唯美演出的角度,五花八門的精采舞藝,在足足兩個月內任君挑選!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自然的最好! 野性熱情的擊樂饗宴

阿札鼓諾非洲鼓樂舞團融合了非洲迦納的音樂與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墨西哥等地的鼓樂,結合了舞蹈、詠唱及各種視覺藝術,將舞台妝點成一個原始又具民族色彩的表演。自然元素打擊樂團是以打擊樂為主加上劇場演出的團隊,強調的是「動的打擊樂」,配上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的舞蹈節奏,在強烈的視覺效果與聽覺刺激下,將帶給台下一場動感十足的擊樂舞台「秀」!  

PAR /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班多鈕琴和巴揚琴 與NSO在四月相遇

手風琴早就不只是街頭藝人的表演而已,阿根廷探戈音樂大師皮亞佐拉早把手風琴與管絃樂結合,作出多首美麗樂章。四月,台灣少見的手風琴——班多鈕琴和巴揚琴,也將分別與NSO在台灣同台演出,各由來自阿根廷的璜侯.莫薩里尼與來自法國的布魯諾.莫里斯精采詮釋,讓台灣聽眾聆賞與傳統印象不一樣的手風琴之音!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犀利藝評人 麻辣答客問

一篇見解犀利、觀點獨到的藝術評論,總是能繼續讓作品的生命繼續延展在作者與聆賞者之間,震盪出更多的思索與辯證的火花。而打造這樣一篇評論的藝評 人,又會如何應對來自讀者/觀者的提問/質問?三月底,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藝評台」的評選名單出爐,本刊特邀這次贏得首獎的五位得主,回答來自 讀者的各種「麻辣問題」,讀者也可藉此機會,了解藝評人對評論的思考與態度。 這次所提的問題是本刊從網友、讀者等方面徵集而來,編輯部再從中挑選出具代表性的十五組問題,提供給「藝評台」首獎的五位藝評人回答,藝評人可以自行挑選一題到十五題中任何一題或多題來回答。 以下即是這次的十五組問題: 為什麼認為自己足以寫評論? 藝評人的準備工作有那些?該如何著手?最欣賞的藝評家有誰? 藝評人至少要掌握到多少資訊才能寫出客觀的評論? 「評論」和「觀後感」的差別? 藝評是寫給誰看?藝評人期望帶給讀者什麼樣的感受?會因為發表的媒體不同而有不同的寫作風格嗎? 是否會為了潮流而改變自己評論的方向?對自己發表過的評論,是否再重新檢視或曾感到後悔評論不當? 什麼樣的作品,會引起你寫評論的動機? 評論是「主觀」還是「客觀」? 一篇有價值的藝評文章關鍵是什麼?有什麼忌諱? 支持你繼續寫藝評的動力是什麼? 藝評人是否要像「不沾鍋」?如:看戲、看展覽要自行購票嗎?如果拿貴賓券或贈書,如何客觀評論? 評論者和創作者之間的關係應該如何?創作者可以身兼評論者嗎? 如果自己撰寫的評論受到反駁時,通常會如何回應? 藝評人是否會失去單純作為一名觀眾/讀者的樂趣? 閱讀評論的文章,應該是在觀看作品之前還是之後?  

PAR /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以希臘神話為始的奇幻之旅--向流浪靈魂與古老馬戲傳統致敬的《魔幻森林》

繼前年《歡慶之旅》首訪台灣,加拿大太陽劇團將在明年一月份再度訪台,帶來更為炫目的《魔幻森林》。此劇二○○二年在蒙特婁首演,至今已巡迴全球十二國五十二個城市,總計全球已有超過五百六十萬人次欣賞過。全劇以希臘神話伊卡魯斯的飛行夢為創意靈感來源,充滿異國文化融合的創意發想,表演融合了希臘神話的故事情節、吉普賽文化與語言,以及許多俄羅斯演出橋段。

PAR /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馬戲世界中閃耀的台灣之光!--與太陽劇團結緣的台灣特技演員

本身就是跨國界的表演藝術產業,太陽劇團的成員也是來自全球各地,其中也可以看見台灣特技演員的身影。林永彪、楊舒晴、張逸軍、陳星合就是四個在太陽劇團演出中出現的台灣之光。從他們獲選的經驗,可以看到太陽劇團挑人的標準,不只限於個人技藝的高下,還注重其多元才華與潛力,甚至連性格都考慮在內!

PAR /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十個面向 速讀契訶夫

今年適逢俄國知名文學家、劇作家契訶夫一百五十週年誕辰,百年多來他的作品依舊深深影響人心,他的劇作持續在舞台搬演不輟。為什麼他的作品能夠持恆久遠?為什麼他會被視為現代戲劇的先驅人物?讓我們從這篇文章開始,認識契訶夫的生命與不凡。

PAR /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歡樂時光》 精采短篇搬演台灣人情--契訶夫的故事穿越時空

繼改編《等待果陀》獲得頗佳回響,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思考「中西結合」的下一步;他反思:怎麼樣的劇場形式,怎麼樣的作品內容,才更能呼應時代、貼近觀眾內心?他懷想陳映真、黃春明筆下的人情百態,進而追溯影響頗深的根源——契訶夫;適逢契訶夫一百五十年誕辰,一個開闢複合性園區,結合戲劇與生活,透過台灣民眾共同記憶,召喚人性溫暖關懷的想法,就此誕生。

PAR /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關於「俄國鋼琴樂派」的天才10問

為什麼會有「俄國鋼琴樂派」呢?那有德國、法國、義大利派嗎? 「俄國鋼琴樂派」裡面一定都是俄國鋼琴家嗎?這個學派是全世界第一強嗎? 近期多位「俄」勢力的鋼琴家前仆後繼訪台演出,除了阿胥肯納吉父子檔、齊柏絲坦與戈琛貝爾格母子三人檔,還有老將薇莎拉茲、雅布隆絲卡亞與兩位新秀庫提榭夫與伽佛利佑克,勢不可擋!趁此機會,我們也來瞭解一下,為什麼「俄國鋼琴樂派」能夠人才輩出、稱霸樂壇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