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
PAR /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呂紹嘉:樂團廿五週年,正是創造自己聲音的時刻
二○一一年,蘊含了許多意義,不僅是建國一百年,也是國家交響樂團(NSO)創團廿五週年。而對現任音樂總監呂紹嘉來說,距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指揮這個樂團,至今也有廿年的時間了。在眾望所歸下接掌此職,也在眾所矚目下走過精采的第一個樂季,接下來的重要時刻,呂紹嘉究竟是如何精心策劃全新的樂季,讓歷任音樂總監齊聚一堂、名家共襄盛舉;排出膾炙人口的古典節目、加上一點新鮮的聲音?藉這個機會,且聽他自己細說分明!
PAR /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樂團曲目與聽眾品味
在宣佈接掌NSO的記者會上,呂紹嘉曾說,今日的生活步調,大家都要快,他希望能夠「慢」下來。看到二○一○/一一樂季曲目時,不免會想,這樣的曲目要如何「慢」?呂紹嘉在第一年即大膽挑戰史特勞斯的《艾蕾克特拉》,只能用「超快」稱之。一年下來,NSO交出的成績單,證實了呂紹嘉在樂季手冊裡推崇的「高水準的演奏實力」與「無窮的潛能」,不是客氣話,其中的因素固然很多,他的曲目安排功不可沒。
PAR /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給表演藝術新鮮人的三條教戰手則
六月是畢業季、也是許多畢業生邁向人生新階段的起點,對表演藝術這一行來說,要如何起步呢?事實上,為了讓藝術新生代順利邁入職涯,目前在官方與民間團體都有不少協力管道,相較於十年前,當下的藝文補助環境健全,機會和資源相對多元,行政、製作、創作資源,都對年輕創作者釋出善意,只要有心想創作,到處都是舞台。而從校園課堂到實戰舞台,會面臨什麼情況?本文的三條「教戰手則」,將告訴你學校沒教的事。
PAR /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友善的補助環境 幫藝術家起跑
成立已屆十五年的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迄今已補助了一萬件民間藝文計畫,可說是現行的常態性創作補助機制中,最方便的申請管道,對大多數的藝術工作者而言,想要申請補助,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國藝會。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表示,國藝會創造的是一個友善的情境,幫助藝術家提出申請,也針對第一次申請補助的藝術家及個人,降低審查標準和門檻,讓他們相對容易地進入國家補助機制中,藉此得到正向的鼓勵。
PAR /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小而美的藝術創業 夢想的行政實踐
因應藝術大學畢業生多半是自由接案的Soho族,意味著某種自行創業的概念,隸屬臺北藝術大學的「北藝風創新育成中心」,即以「藝術創業」為思考起點,發揮藝術大學的特色,協助小而美的「微型創業」,以發揮更多不受大產業機制所限制的創意。育成中心執行長劉怡汝表示,育成中心一定程度上很像保母,找適當的人從各種角度檢視團隊的理想與實踐。針對個案給予最適當的建議,也提供完整的後援體系、行政諮商與心理輔導,育成中心是陪伴團隊走進社會的「最後一哩」。
PAR /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敢玩空間秀創意 踏上劇場星光大道
已舉辦三年的「臺北藝穗節」,是許多非專業團隊開展正式演出的第一個舞台,只要登記場地、繳交保證金即可。三年下來,也已有受歡迎的團隊應邀進入臺北藝術節,因此也出現了「小劇場的星光大道」之稱。那麼,要如何在這條星光大道上,順利地開展表演藝術的生涯呢?本刊專訪到曾參與兩屆藝穗節、今年擔任臺北藝穗節協同策展人的藍貝芝,提供她的觀察與意見。
PAR /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挖掘培育演奏人才 搭建國際發光之路
由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開啟的「儲備音樂人才庫——協助藝術人才進軍國際藝壇」計畫,以每屆兩年為培訓時間,設定目標甄選國內優秀音樂家,藉著補助參加國際大師班、音樂營及舞台演出的磨練,協助參與國際性音樂比賽,進而在世界樂壇嶄露頭角。臺灣師範大學學務長、曾任二○○一年人才庫總召集人的林淑真多年觀察下來,指出人才庫的功能應該是國際大賽的前置作業,協助年輕音樂家提早參與觀察,並建構國際人脈。
PAR /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親切設計服務大眾 打造聽得見的音樂史
德奧各樂團在新樂季中,可見不少頗具遠見的規劃:如以明確的時代主軸對各類曲目做系統性的安排開發、將廿世紀新音樂納入必備曲目等。另一方面則更企圖開拓不同觀眾族群,設計各式音樂會,利用音樂廳各角落、各時段,積極製造生活與音樂,可能相遇的時間或場域,讓音樂服務普羅大眾。
PAR /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古典與現代曲目混搭 再佐以東方調味
這個新樂季,法國樂團仍然維持著傳統曲目的堅持,古今曲目的搭配,幾乎是每個樂團的共同點,但是除了法國廣播愛樂以外,其他樂團的曲目,仍以法國作曲家居多,尤其是十九世紀至廿世紀的經典。有趣的是,他們的曲目增加了幾分東方味,如中國音樂家陳其鋼、譚盾、日本作曲家藤倉大、細川俊夫與武滿徹的作品都是樂季的重頭戲。
PAR /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美國尋求突破逆境 英國仍靠俄系指揮撐場
美國的經濟風暴仍未過去,也讓各大樂團莫不費心突破逆境,從新樂季的企畫、曲目、演出邀約的音樂家均可見端倪,也有少數玩出新意。英國各大團則仍靠俄系指揮與俄系曲目撐場面,還有永遠不敗的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