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楊世彭╳王爾德 《不可兒戲》的奇妙因緣
《不可兒戲》結局的命定巧緣惹人驚呼,即將五度執導《不可兒戲》的導演楊世彭與《不可兒戲》的機緣也同樣巧妙。雖然楊世彭過去最專擅的是莎劇,但在楊世彭眼中的王爾德同樣是奇才:「台詞太漂亮,太多幽默話,《不可兒戲》更是名列前茅的喜劇作品。」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比幻覺更美好、比現實更殘酷的夢境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翻到最後一頁最後幾行,是一則黎煥雄給陳俊志的留言:「我被他書寫姊姊的部分深深震撼,這不單是他自己如何找到自己的私歷史,也是一整代八○小孩未被關照的隱藏傷痕,如此憂傷動人,又痛著的青春暴動。」再翻過去,陳俊志的書闔上,黎煥雄的戲才剛開始。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創造單純而動人的「神奇時刻」
澳洲歌劇團(Opera Australia)製作的《蝴蝶夫人》即將於七月底來台,與呂紹嘉總監率領的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在台北國家劇院演出六場。《蝴蝶夫人》的導演奧森保德(Moffatt Oxenbould)是澳洲歌劇界的老前輩,在他來台進行戲劇排練前,我們以越洋電話進行專訪,暢談他對此製作的想法。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語言是武器 劇場是戰場——哈洛.品特 Harold Pinter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洛.品特被稱為「英國自莎士比亞以來最偉大的劇作家」,批評界甚至發明“Pinteresque”這個單字,專門形容類似品特的寫作風格。品特的幽默不以讓人發笑為要務,藉由翻轉我們每一句說話背後的潛台詞,展現人心底的野蠻嗜血;他把人際交流寫得像是打仗,掌握說話和沉默的訣竅,拐愈多彎還能擊中對方,你就是武器大師,就是最後的贏家。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虛實動靜 開啟詩的空間
新一波的偶戲創作,不再局限於傳統類型的劃分,甚至無法以舊有的偶戲規則歸納。大體來說,現階段的歐陸偶戲有幾種實驗方向:人的形體模擬再創、物件的行進與演變、視覺圖像的組織、機械或自動裝置、未加工的材質等等。總之,透過這些媒材,偶戲的表演空間超越了演員的肉身,著重無生命的物質表現。「操偶」的定義也就此翻轉,從原本的主從權力關係衍伸為:「共同呼吸的生命體」。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雪兒.巴克 就是「秋秋桑」代言人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蝴蝶夫人》 讓你陪紅顏落淚
與澳洲歌劇團合作的跨國歌劇《蝴蝶夫人》,是NSO第廿五個樂季的壓軸。這部作品可說是澳洲歌劇團的里程碑製作,花費三年的時間,以「一景到底」的方式呈現。「浦契尼曾說這齣戲是講小人物的大悲哀。」導演奧森保德戲稱:「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觀眾流淚。」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在混亂人生中突顯救贖的傷疤——賽門.葛瑞 Simon Gray
劇作家賽門.葛瑞以生活混亂與極大菸癮聞名,英國《世界新聞報》形容他「機智、幽默、有魅力但偏執、對人生悲觀」,許多英國頭牌記者或傳記作家都視他為偶像。他總在描述男人面對自己感到束手無策的狀況,他的生活跟他的體型一樣,一團巨大的混亂,但他的作品,卻在這混亂中突顯了救贖的傷疤。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以成熟態度 面對苦澀人生——亞倫.艾克鵬 Alan Ayckbourn
得獎紀錄與作品清單幾乎等長的亞倫.艾克鵬,可說是英國當代最重要的英國劇作家之一,國內的表演工作坊與果陀劇場都曾演出過他的作品。他的劇本往往橫跨了喜劇與鬧劇之間,在精密設計的情境與字字珠璣的精采對話下,挖苦嘲諷現代人的情感處境;而長期擔任劇院總監的他,更擅長從敘事結構與劇場空間創發新意。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自東到西又到東 繪聲繪影說浪漫情事
以中國為主要發源地的「皮影戲」,在時光流轉中,也傳到了歐亞邊界土耳其,並各自發展出特色。在致力於發揚亞洲傳統偶戲的台原偶戲團牽線下,北京皮影劇團和土耳其伊斯坦堡皮影戲團大師成吉斯.歐塞客,合作了這齣穿梭時空的現代皮影戲《人間影》,台原偶戲團藝術總監羅斌說:「劇裡藏著皮影傳到西方,及現代人找回傳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