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陳孟亮 雲淡風清 不簡單的簡單女子

和陳孟亮合作過的諸多演員,可能都有著相仿的感受,她的音樂具有一股安定的力量,像是舞台上的隱舞者,牽引著演員與戲共舞,不著痕跡地烘托著戲劇的進行,對此她戲稱自已是「安定靈藥」,而這或者正因她不只擔任過多種戲曲伴奏,親身經歷過戲曲表演訓練的她,比其他樂師更深入理解演員的內在與需求……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周以謙 泥土芬芳醉人 就愛歌仔戲多元親民

很多人認為,相較於崑曲的雅,京劇的實,歌仔戲是粗俗、簡陋的一種戲曲,但周以謙以一種了然大度的語氣說:「很多東西,要了解才會喜歡,要懂才會珍愛,交朋友是這樣,藝術也是。」其中,歌仔戲的多元、親民,融合了早期流行歌曲、地方元素的特性,就豐富得讓周以謙愛不釋手。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打造歌仔戲新音 人才濟濟可期

除了前文介紹的幾位資深音樂設計,在新一輩中也有不少人才,投入豐富歌仔戲音樂的行列,如一心歌仔戲團的駐團樂師何玉光、長期和秀琴歌劇團合作的朱蔚嘉,還有出身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系的陳歆翰。而現代音樂家如鍾耀光、李哲藝的跨界參與,也讓歌仔戲音樂增添新風貌。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自東徂西 輾轉羽化紅塵

《蝴蝶夫人》是歌劇大師浦契尼的代表作之一,這部首演於一九○四年的歌劇,劇本靈感來自於從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舞台劇,再融入另一本小說Madame Chrysanthème 的觀點。更因為首演出師不利,浦契尼歷經多次修改,才完成目前大家常演出的第五版「標準版」。這隻歌劇舞台上的蝴蝶,終究在紅塵冉冉中,找到不朽的地位。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爬上石板坡 拜訪秋秋桑的哥拉巴園

如果在街上問路尋找「蝴蝶夫人」住過的地方,路人會微笑告訴你,那是個叫做「哥拉巴園」的紀念公園。主人哥拉巴娶了長崎姑娘「阿鶴」,也成為《蝴蝶夫人》角色的原型,所不同的是,阿鶴嫁給哥拉巴之後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哥拉巴也終其一生都在日本度過。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殖民時代下 歐洲人眼中的美國與日本

《蝴蝶夫人》的音樂呈現了異國婚姻/愛情要面對的文化、認知、價值觀等等諸多差異,作品的成功,也在其他領域引發諸多山寨版,例如音樂劇《西貢小姐》等等。在廿一世紀的今日,於許多人生活週遭,隨處可見《蝴蝶夫人》劇情元素的縮影。聆賞浦契尼《蝴蝶夫人》的當下,跨越時空的感受油然而生,更非一九○四年的首演觀眾所能預見。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幽默自嘲 英國文化的必備基因

英式幽默不像美式幽默直接、淺白,也不像法式幽默總以優雅的反諷姿態看世界,或者透過模仿來嘲弄一切。英式幽默包含了一套迂迴曲折的潛規則,英國人不過分誇大,常以雲淡風輕的冷嘲熱諷來描述事物,與其吹噓自己,他們更常透過自貶來取悅旁人。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與逝者協商

導演黎煥雄在指示演員時反覆說著:「這裡還不確定,還要想一想,還要再磨。」坐在舞台前的地板上,在各種情境中緩慢思忖那還未生成現實當中的一個,「還不確定。」好像面對記憶的不確定,或面對如同未來未知的不確定,劇場像是一個裝載時間的空間,交會著各種已逝或將屆的發生。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傷人也唯美 英倫紳士的優雅諷刺

戲謔嘲諷是王爾德面對世界的人生態度,也是他劇作一貫的基調。他最知名的四部喜劇:《溫夫人的扇子》、《無足輕重的女人》、《理想丈夫》、《不可兒戲》,無不顯露一種英國紳士風雅的幽默,筆調機峰、語言犀利、話中帶刺,整體看來卻相當優美溫文,毫無尖酸刻薄之氣。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浦契尼精心雕琢 脆弱如蝶的異國悲戀

以悲淒哀傷的異國情緣為底,作曲家浦契尼以多首動人唱段鋪陳雕琢劇中人的心理轉折與情節:從第一幕的幸福婚禮、兩情相悅,對照第二幕被夫婿拋棄、竟還被要求帶走兒子的悲劇,秋秋桑最終選擇「光榮地死去」,哀淒的歌聲中,讓世人留下永恆的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