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製作與創作、地方與國際:談國際共製的權力結構及其切面

種種共製節目,無非希望藉由與知名或獨特創作者、團體之合作,一來學習經驗不同的創作方法,打開不同的藝術視野,二來也藉此機會與世界舞台有所接觸,進入國際交流市場。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共製再思考 X 6位實踐者的提案

對台灣表演藝術圈而言,「共製」(co-production)是近年的關鍵字之一,舞台上不乏不同場館、國家,以資源整合、國際交流為前提,所進行的藝術探索,並產生各類型的共製節目。 廣義來說,共製涉及「金錢」與「藝術」兩種模式的合作分類。前者以資金挹注為主,後者涉及不同角色間的藝術理念協商,此兩類型間往往有模糊地帶,不同團隊、製作人、藝術家或機構之間對「共同性」的追求,可說是困難重重,沒有一概而論的SOP,但也因此存在各種新的工作思維與模式的可能性。 隨著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大場館與地方文化場館陸續到位,各館、各地方的藝術節相繼舉辦,增進了場館共製、國際共製等市場需求,也需要進行更深入的對話與交流,方能推展創作能量。本刊嘗試透過6位身處「共製」大群體中的實踐者,以其身體力行得來的反思與再提問,嘗試描繪「理想共製」的可能——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吳峽寧 只要到得了現場,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入行有碰過最害怕的事嗎?」吳峽寧立刻說:「睡過頭。」旋即解釋:「我是那種鬧鐘響了卻完全聽不到的人。有次要幫吳子敬做考試的呈現,結果大遲到,還是朋友直接衝到我家,把我從床上拉起來才趕過去的。那次真的好險。」說到這,忍不住讓人又想皺眉,覺得果真是個出初茅廬的新人。只是百轉千迴,再聽他接下來的那句話:「我只要起得來就沒事了!到了現場,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那神采與自信,又那麼令人懾服。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劉柏欣 心動之後,以燈光把戲照亮

看完排練,劉柏欣會對導演提出各式各樣的疑問,以確認團隊前行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也有碰過某些導演會驚訝我怎麼問題這麼多。」但她不能只是服膺導演、成為一個把燈打開的人而已,她的燈光畫面也包含故事、情感,有時甚至像是預言,暗示接下來將發生的事。「有些導演會說,你就幫我打出漂漂亮亮的燈就好了。」劉柏欣說,她不是無法理解導演對於美的追求,但也執拗地相信,美不是空洞的表象,必須言之有物,並禁得起觀眾抽絲剝繭。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王天宏 神的僕人,獻祭給光

燈光設計作品從劇場到商業場的記者會、產品發表會,能力頗受肯定的王天宏曾被開玩笑地說他是「燈神」,但勤懇的他卻說自己「不是燈神,是神的僕人。光線只是藉由我的手所展現出來。」非劇場科班出身,他透過勤問勤看排去理解創作,參透各種細節,進而在舞台上使出光的魔法,他堅信,如果把細節記得愈清楚,「進劇場的時候就會有小天使出現幫助你了。」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塩田千春的藝術風景 千絲萬縷 織就人類共通的生命情狀

將紅線、黑線如春蠶、蜘蛛吐絲交織成網蔓延在整個空間,是塩田千春最代表性的創作手法,當觀眾走進這樣的空間,總會被眼前那片鋪天蓋地、交錯纏繞的線網震懾。她自承作品多半是「傳達內心的糾葛、無法表達的情緒,和那些難以形容我是誰的那種心情。」她每到新的展場便重新布線,付出吐絲般的高密度勞力打造出如微血管密布的碩大織網,待展覽結束後全部剪掉、回歸原點,等待下次展出再於此重複,而她則在這樣不斷重複的動作過程中,探究生命的奧義。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塩田千春的舞台設計 「不在中的存在」 藉劇場探問生命本質

塩田千春的裝置藝術予人強烈的「劇場感」,走進她的作品宛如走上一座舞台,擦身而過或停留駐足的觀眾,就像一個個走動的表演者,在此時交會片刻。當她將這些創作元素打造成舞台藝術時,那些日常物件在劇場的舞台上營造出超現實的異視感,那些「不在中的存在」不僅賦予舞台表演更豐富的詮釋觀點,也提供觀眾探問生命本質更多重的想像。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如果在2030,一間表藝圖書館

走過8間厲害的表演藝術圖書館,推開「近未來」的大門,你期待看見什麼? 每件歷史檔案,都是一面鏡子,映照此刻的我們,並折射出未來觀點的發現。未來,就藏身在現在,在當下我們正在翻閱的檔案之中。 在封面故事的最後,我們將透過6位選書人,提出「如果在2030,一間表藝圖書館」,以6大關鍵字,在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的19萬件館藏中進行選品,溫故知新2030讀書會指南。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整座劇院就是一間圖書館,讓人意外遇見天使

近未來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將會以收藏這些無法被語言陳述,不能透過關鍵字被網路查到的各種身體經驗而著稱。表演藝術是一個需要操練身體技藝的藝術,各種表演藝術的身體經驗,某位演奏家演奏某曲目的感受,都能透過先進的VR設備,讓使用圖書館的大眾,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學習及體驗這這些身體記憶。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將藏品「關鍵字化」,貼合當代人搜尋知識的方法

為能符合現代人的使用慣性,圖書館必得將典藏品重新架構成「關鍵字化」、「資料庫化」,在此系統下,資訊才有機會被搜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