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

PAR /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絕對俄羅斯的「抒情場景」 那些關於《尤金.奧涅金》的不可不知

在三幕共十一場的篇幅中,柴科夫斯基摒棄了氣勢恢宏的管絃樂,以充滿民謠色彩的旋律與平實的劇情鋪陳仔細雕琢劇中主角的外顯性格與內心情感,讓《尤金.奧涅金》體現了柴科夫斯基筆下「性格決定命運」的觀點,同時也讓這部歌劇成為最符合柴科夫斯基氣質的作品。因此柴科夫斯基刻意捨棄了「歌劇」二字,用「抒情場景」這獨特的名詞為《尤金.奧涅金》辯護,宣示的正是引領俄國歌劇走向不同境界的決心。

PAR /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回到人類純粹情感 時空距離不再遙遠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台灣首演《尤金.奧涅金》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十一月把柴科夫斯基的《尤金.奧涅金》首次搬上台灣舞台,將寫下台灣歌劇演出史重要的一頁。這次製作由指揮多蒙寇斯.黑亞、導演馬克.亞當與舞台設計蔡秀錦合作呈現,主要歌者皆一時之選,如飾塔提雅娜的依格娜托維琪,與飾演奧涅金的莫爾納等。導演亞當認為,此劇描述人們的日常需求、命運與夢想,並竭力探究於人性最原始純粹的情感,所以儘管《尤金.奧涅金》背景時空距離台灣樂迷相當遙遠,但他仍信心滿滿,因為情感與音樂是所有人類的共通語言。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音樂新點子.耳朵新樂園

對新音樂感到抗拒?那是正常的!自古以來當新樂派的風格一出現,對於聽慣一種聲響的人們,總有一段掙扎。 但這些新奇的點子,就如同食物裡的辛香一般,帶來一種刺激、也誘發前所未有的感受。味覺如此,聽覺,當然也如此。 生於現代的我們,該是最貼近現代音樂的一群,即使不熟悉,卻不能不了解。藉著兩廳院今年「新點子樂展」的規劃,我們深入剖析樂曲中傳達的理念、訪問貫穿三檔音樂會的「跨界好友」,暢談新媒體及燈光藝術,並且邀請策展人趙菁文親自撰文,介紹現代作曲家如何將滿腦子的概念,在樂譜上呈現。 也許你會說你不懂五線譜,但在現代音樂領域裡,誰要你讀懂五線譜?翻開一頁頁繽紛多彩的圖案,體會新音樂的樂趣,那時你將會發現自己離現代音樂的距離,其實沒有那麼遙遠!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取材自然 聲響的自我生成與消逝 「頻譜音樂」的冷戰神話

或許有人會懷疑,如此就泛音結構「照抄」的音樂,究竟有何趣味。然而更深一層討論,如此產生的聲響卻挑戰將音樂視為旋律、節奏、和聲等「音樂元素」結合的傳統聆聽者。在頻譜樂派的觀念裡,其實音高、節奏、音色等以往被認為是各自獨立的音樂元素,都是可以互相置換的。而把聲音的生成與消逝當成是音樂結構的基礎,更是一種新的音樂的形式概念。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GAME 1/時間的漩渦 頻譜樂派創始經典 法國天團特製「台灣限定」

打開「新點子樂展—音樂新樂園」的大門,策展人趙菁文先送上由法國天團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來台處女秀「時間的漩渦」,這是該團以小而美的編制為台灣特地打造的演出,將演奏「頻譜樂派」創始人傑哈.葛里塞的經典《時間的漩渦》,大自然聲響渾然成樂,打開樂迷的另類「耳」界。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超越五線譜的想像 友善溝通的起點 「與時俱進」的記譜法

記譜法應該作曲家提供給演奏家,一個友善的溝通工具。在了解淺層的音符、表情等符號之餘,還可能儘量地接近理解作曲家的思維深處,而後詮釋其作品。所以當創作者的樂思超越的五線譜與音符所能表述的範圍,新的記譜法的誕生也就順理成章。一九五○年代,作曲家尋求其他表達音樂的可能,新的想法與呈現便需要新的記譜方式,作曲家因此發展出一些比擬音值的符號、圖象記譜、或空間記譜等,讓演奏者可依自己視覺記號與聽覺詮釋的想像關聯,演奏相應的動作與聲音。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豆芽菜之外的繽紛世界 新型態樂譜紙上展

不是音樂家故意搞怪!隨著音樂家們愈來愈豐富的想像,傳統的五線譜早已不敷使用。不信,想想傳統記譜法要如何應付用指甲刮絃、用手肘壓琴、在鋼琴琴弦裡邊彈邊「加料」,甚至加上電音、邊彈邊玩遊戲……沒有作曲家的絞盡腦汁、重新設計,又如何將抽象變成紙上的具像?再說,五線譜最初也只從一條線,加到現在的五條線。如果傳統線譜是這麼衍生而來,那麼誰說,活在現代的我們,不能加入「發展」的行列?線條、色塊、空間、幾何圖形……怎麼看、怎麼玩,就讓精選的紙上樂譜展,引您進門道!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GAME 2/收藏心事 連續三屆擊樂國際大獎加持 敲打中共享美好回憶

從小就很喜歡收藏大大小小東西的陳哲輝,長大之後玩打擊樂,更是能讓他名正言順的「投其所好」;不同的是,收藏不只是他的「玩具」,也變成了樂器。這回新點子樂展的「收藏心事」演出,他將帶領著在三屆盧森堡國際擊樂重奏比賽獲獎的學生,一起展現比賽得獎的精采曲目,並結合新媒體互動裝置,包括動畫、投影、燈光一起呈現。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讓聽覺與視覺 一起在舞台上說話 當音樂碰上多媒體與燈光藝術

一場音樂演出,配上變化萬千的多媒體與燈光變化,吸引你的,是音樂,還是眼前的奇幻景觀?就像以前歌劇、樂劇、音樂劇的美學爭論,到今天則存與音樂與其他領域結合的演出中,孰輕孰重?如何不反客為主?成為參與製作的藝術家的重要考量。可是當音樂作品被寫出後,詮釋者在舞台上的演出,原本就是他們對樂曲理解後進行的再創作,多媒體與燈光的呈現,是否也可如是觀?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GAME 3/世紀音樂 接收、回應、驅動、合成 激發感官的未來

結合互動電聲與3D影像,以數位裝置結合音樂演出,在接收、回應、驅動現場及時合成的聲音與影像圖形,然後再激發出新的音樂演奏……「世紀音樂」這場這場音樂會,彷彿啟動了「音樂機器人」,加上「會說話」的燈光,整個就是一場充滿未來感的感官遊戲,而在單簧管演奏家莫里納尼的即興演奏下,更添聆賞的豐富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