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法國篇 最強「莎粉」集中地 多元製作遍地開花

英國孕育了最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而法國則在歷史上催生了最好的莎劇觀眾,在這個紀念莎翁逝世四百周年的時刻,法國各地都推出各式製作與活動,從巴黎到外省,從國家級劇院到民間劇場,取材繽紛風貌多元,就連音樂界也躬逢其盛,推出相關歌劇與音樂演出。

PAR /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德國篇 定目好戲剽悍繼續 新年新製接力奔騰

德國人對莎翁的愛比起英法「莎粉」可說是不遑多讓,決不是衝著什麼莎翁幾百年生辰忌辰,其實平常就時時在「練」!幾齣去年推出的佳作,如歐斯特麥耶與拉斯.艾丁格合作的《理查三世》、提曼.寇勒的《一報還一報》、《馬克白》、史泰曼的《威尼斯商人》等今年續燒,還有克里根堡將以《暴風雨》向莎翁致意……二○一六的德國劇壇,莎翁只有更火紅!

PAR /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日本篇 寶塚演繹莎翁人生 舊愛新歡共襄盛舉

莎劇在日本也是人人想挑戰的對象,不管是傳統藝能或小劇場,甚至影視圈,不時有莎劇製作推出,今年遇上莎翁四百年忌辰,更有理由大鳴大放!寶塚著眼莎翁本尊推出新劇,其他的經典演出也是新舊並出,真的「莎」很大!

PAR /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中國篇 滬廣中外共歡 北京「先鋒」演繹

「莎風」陣陣襲來,中國各大城市也不能自外,上海話劇中心除了自家排出四檔,還將迎來近廿部中外莎作,上海大劇院更迎來莎翁家鄉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歷史劇系列,重磅登場。廣州推出「湯顯祖.莎士比亞」戲劇文化年,連莎劇改編的粵劇也共襄盛舉。標榜「先鋒」的北京也不遑多讓,黃盈與丁一滕分別挑戰《麥克白》,張揚年輕人的生猛觀點。

PAR /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譯筆忠實優美 舞台翻轉詮釋 歐利維耶.畢 經典過手 就不只是經典

身兼編、導、譯、演才華的歐利維耶.畢,一九九○年代就活躍於法國劇壇,但進入新世紀才開始導演經典劇作,包括希臘悲劇、莎劇等,文字功力強大的他,多是親自將原典譯為法文,文辭優美有致;但當他搬演經典時,卻是極盡翻轉之能事,血腥、暴力、裸露、性交,缺一不歡,而這些元素往往在素樸、極簡裝飾的舞台上赤裸呈顯——歐利維耶.畢似乎再一次通過這個方式,提醒觀眾劇場的靈魂就是文字、演員身體與場面調度,其他一切常是可有可無的妝點。

PAR /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回顧廿世紀血腥暴行 直白揭露末日警訊 歐利維耶.畢《李爾王》

歐利維耶.畢的《李爾王》意圖跳脫現代政治的隱喻,將眼光投射至人類在廿世紀的血腥暴行,劇中刻意使用誇張的表演,強調語言的空洞,演員們竭盡所能的瘋狂嘶吼,彷彿要在斷氣前用話語捕捉生命最後的火花。他用直白、具象的手法,將劇中的人性醜惡化作一幅幅不堪入目的畫面,成功地挑戰了觀眾的極限,讓觀眾認識到莎劇黑暗、殘酷的一面。

PAR /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從《馬克白》、《李爾王》到《仲夏夜之夢》 吳興國 生命的轉折 莎劇相伴

以改編莎士比亞劇作《馬克白》的《慾望城國》打響名號的當代傳奇劇場,今年卅歲了!回顧一路走來的曲折歷程,藝術總監吳興國發現,在重要的轉折點上,都與莎士比亞緊密相連:創團時以《馬克白》揚起改革大旗;生命消沉時因《李爾王》重啟舞台;來到卅年,帶著年輕一輩演員成立青年團,一起搬演青春洋溢的愛情喜劇《仲夏夜之夢》……從傳統再創新的路上,吳興國悟到:「不必和別人打仗,而是面對自己。」年底將重演《慾望城國》的他說:「這次,可不可以再不一樣一點點?」

PAR /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百老匯曲風 顛覆京劇唱腔 當代傳奇劇場《仲夏夜之夢》

這回挑戰《仲夏夜之夢》,吳興國說:「如果要說這是新創京劇,不如說這是一齣帶有時尚色彩的傳奇音樂劇。」他找來音樂劇《木蘭少女》作曲家王希文用傳統戲曲的元素,化成百老匯曲風,顛覆京劇的唱腔方法,將內在根植傳統京劇的表演底蘊,透過活潑、時尚的包裝,傳遞充滿熱度的幸福與歡樂。

PAR /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身體,未完成 觀念舞蹈

法國哲學家南希說,舞蹈挺立在話語的邊緣,最初的舞蹈,就是胚胎的細胞之舞 舞蹈曖昧模糊,但是都與身體有關,或說身體的運動、靈魂向外的擴延都和舞蹈有關   過去有否定宣言抵抗舞蹈的戲劇性、奇觀化 觀念藝術和行為藝術被援引、呼應,哲學語彙被挪用借代 社會學、生物學、人類學等各種學科在此交匯、辯論 舞蹈質問身體的物質形態 身體成為一種研究對象、一種材料、一種雕塑 他們手法不同,美學各成一家 卻都意圖重組舞蹈基因,關注感知模式、拓展邊界   舞蹈是文本演繹,也是遊戲 舞蹈是多元身體的陳列,也是對於動的思考 舞蹈是材料與檔案的編創,也是靈魂底層的驅動 從他們的創作裡,我們可以體會 身體就是一種歷史口述,差異的存在 話語之外,身體還未完成,舞蹈正在混種

PAR /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身體的思考 舞蹈的明日 觀念舞蹈的發展歷史

被歸類在舞蹈演出的節目,舞台上舞者不是起身舞動,應該說,不是一般印象中的舞動,他們也開口討論、表演、做動作,於是舞蹈不只是「舞蹈」,更多是概念的表達……所謂的「概念舞蹈」,從現代舞、後現代舞蹈到法國的“Non Dance”,編舞家透過重新思考與部署身體、舞蹈、空間的本質,切切思考的是,在當代脈絡下要說什麼?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