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撕下標籤之後 以新態度展開在地追尋  現象4:「新文本」浪潮來襲,台灣劇場如何接招

這一年來,台灣劇場頻頻選擇國外當代文本搬演,如新點子劇展、對幹藝術節或多個讀劇表演,都可看見歐陸新文本的蹤跡,且不論「新文本」的定義是否被認可,這些敘事邏輯及產出形式與傳統劇本大相逕庭的新世紀劇作,對沒有深厚文本傳統要「顛覆」的台灣劇場,有什麼積極的意義?是新的劇場語言?或是新的文本工作方式?浪潮襲來,帶給我們的是什麼?

PAR /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理性面對市場 在創意與生意間找平衡  現象5:新世代自立門戶,探索市場可能

在這一年的劇場中,可以看到多位自立門戶、加入劇團經營行列的新世代導演,他們跳脫前輩藝術至上的思維,在創作中認真而理性地面對「觀眾」,讓藝術與商業不至於成為對立的兩端。他們或採取通俗形式與觀眾對話,或以多元議題開發觀眾可能性,甚至切入次文化議題,找到劇場的新族群……而亮眼的票房成績,也讓他們有了生存下去的能量與可能!

PAR /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試台、階段性預演 廣納意見打磨精采作品  現象6:創作先行試「錯」,不再首演即彩排

台灣的表演製作,因經費不足也難有合適場地,通常沒有機會先行試演,以便在正式演出前修正,這個情形今年稍有改變:除了有國藝會推出「排練補助計畫」,讓新製作發表前有經費加強製作與技術測試,台北藝術中心亦將迪化溫水游泳池轉型成為「台北試演場」,將開放給藝文團體作為排練與試演場域。而也有一些發展中的創作計畫,先行安排公開的階段性呈現,蒐集觀眾的意見反聵,以讓作品的想像跑得更遠更好……

PAR /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打破觀演關係與空間 真的「介入參與」仍待努力  現象7:藝術策演走入社區,遍地開花與誰何干

這幾年來,各種走出劇院、走進入日常生活空間的展演如繁花盛開,像五年前開始的「超親密小戲節」,去年台南人劇團的「321小戲節」、原型樂園的「夜市劇場」,今年原型樂園的「跟著垃圾車遊台北」、公園好朋友與山東野表演坊的「夜遊」……讓表演者與觀眾都體驗了超乎以往的觀演關係。但除此之外,在真正的「社區參與/介入」上,顯然還有待調整行動座標,思考未來可能……

PAR /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踏在長長的部落意識甬道 回探身體的自然史  現象8:走出原住民傳統腳步,「踏」新路

這兩年,不少具原住民身分的表演藝術創作者,創立新團並推出作品,部落文化在他們的作品中,成為滋養的源泉,而非再現的必要,融合真實生命的歷程,融創出新的舞作面貌。如Tai身體劇場的作品標誌從都市回返部落山林的路途,即以踏步的行動呈現;而冉而山劇場則帶領一行人翻山越嶺,在「不學」當中自然貯存走路的感覺,聆聽山林與身體的微密音景,用一種「朝向自然」的隱性前提,打開團內的創造空間及觀眾的觀看視線。

PAR /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從黑盒子到白盒子 創造特殊感知經驗  現象9:當劇場、舞蹈進入美術館,改變了什麼?

雖然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結合的展演非始自近年,但這兩年陸續有劇場、舞蹈創作者如河床劇團、謝杰樺與董怡芬等,應邀從黑盒子劇場進入美術館的「白盒子」,呈現演出並與觀賞者互動。當代藝術開始轉向嘗試建構情境式的、異質空間式的創作型態,藝術家藉以反轉、探測公/私、日常/非日常的界線,又或者以作品帶給觀眾新的體驗,而表演藝術,正是創造特殊經驗的方式之一。

PAR /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網路行銷當道,團隊現下必修學分  現象10:鄉民口碑力量大,臉友集氣票房旺

由於大眾媒體的藝文版面和影響力日漸縮減,表演藝術團隊的宣傳重心,從過去的大眾媒體,移轉到網路上,特別是更容易接觸到目標群眾的臉書粉絲頁,如何經營、建立與粉絲良好的互動,也是各劇團現下必修的學分。而另一個重要「網域」就是PTT的Drama版,上面的「口碑」、「考碑」文,甚至足以左右一齣戲的評價好壞及票房成敗。

PAR /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PAR People of the year 謝盈萱 真實力道駕馭角色 「劇場女神」當之無愧

在三十世代的女演員中,謝盈萱無論聲音表情、肢體展現、角色詮釋均獨具特色。令觀眾印象深刻的演技實力與舞台魅力,讓她穩坐一線女演員的接棒位置。且讓我們期待她在未來的表演之路上,有更突出的成績!

PAR /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PAR People of the year 林文中 從「小」到「大」理性前進 務實不華冷然獨特

從「小」到「大」,從本土到國際,林文中以紮實的西方舞蹈訓練與表演經驗,回探傳統,並從身體質地著手,持續於當代台灣身體語彙與表演形式上耕耘開發,一步一腳印地踏實前進,於今已可看見努力的成績。務實不華的理性風格,在一片奇炫繽紛中反顯冷然獨特,林文中日後能否為台灣舞壇張織出一番新風景,令人期待。

PAR /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PAR People of the year 曾宇謙 努力不懈無愧大獎 嚴峻挑戰才要開始

十一歲起便陸續征戰國際音樂大賽,至今已經告一個段落,然而,大獎光環下,作為一個巡迴世界的小提琴獨奏者,要背負的是自己的名字,並隨時保持最佳狀態。在廿歲的今日走入生涯的下一個階段,這項嚴峻挑戰,才剛要開始。二度摘下PAR People of the year 的頭銜,可見我們對他信心滿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