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孫平:勇敢一點,拋開「一定要成功」的偶包吧!

從大學時念法文系、畢業後留法攻讀視覺藝術,到回台一腳踏入表演藝術圈,孫平這一路看似峰迴路轉,但其實不變的是,她始終忠於自己。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李育昇:劇場已是前夫,給彼此距離,更能開心扶養孩子

在結束一場一度無法掀起舞台大幕的演出後,李育昇心想,中年危機似乎提前到來了,那最後一根稻草壓在2017年,那年他34歲。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黃翊:造一間咖啡館,讓夢與現實在旋轉門間流轉

咖啡館的黃光在夜裡暈開,小庫卡穿著一襲襯衫背心,繞著一圈紅領結,正為自己和客人暖機。如果你靠在木質吧檯的邊上,還能看見他以單手,噢不,應該說傾全身之力地提拿手柄,將嵌合其上的濾杯橫移,迴旋,傾轉。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楊乃璇:務實之後,更能起舞造夢

這位剛過40歲的編舞家很務實,楊乃璇說:「我們是不得不跨領域,都是為了生活,經營工作就是經營人脈。」目前合作過的歌手有吳青峰、瘦子、林宥嘉等。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趙雪君:安身立命之後,做更大的夢

35歲後的趙雪君,在臺北大學中文系獲得專任教職,她得以安身立命後繼續寫劇本、或想其他可能。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兆欣:與過去和解,讓戲繼續演下去

兆欣說,大學時演戲是快樂的,自己拉贊助去做想做的事。大學後逐漸從業餘轉為專業,除了每天練功,規律運動、定量飲食等都用最嚴謹的規範形塑,捏出戲曲功底,也壓抑生活。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汪兆謙:在最好的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對大家一起做事,是有嚮往的。」35歲後感受到體力下滑,但初衷始終撐住他。不過,汪兆謙也認為35至50歲間是「最好的狀態」。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王奕盛:更專業,也知道能力的天花板在哪裡

以往,王奕盛的名字幾乎與「影像設計」畫上等號,但近幾年來,不但在戲劇、戲曲,甚至音樂會、戶外活動等看到他的作品,更在2019年台灣參加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時擔任台灣館的策展人。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蘇威嘉:太多幸福,因為活在所愛的事業裡

蘇威嘉說過去的作品常顧著滿足自己,如今,他努力在社會中尋找一個支點,將藝文種子變成一套有用的系統教材。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陳武康:中年醇如酒,在規範中自由而活

上‌一‌秒‌陳‌武‌康‌還‌是‌年‌輕‌科‌班‌小‌夥‌子‌,‌對‌‌「專‌業‌舞‌者」‌‌身‌分‌有‌種‌使‌命‌感‌,‌忽‌然‌‌間‌‌他‌已‌步‌入‌40。‌「這‌一‌切‌發‌生‌得‌太‌快。‌明‌明‌還‌在‌笑‌說‌我‌們‌再‌跳‌下‌去‌就‌30‌歲‌了‌,‌結‌果‌──‌媽‌的‌,‌我‌的‌30‌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