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臺中國家歌劇院:不要用北部觀點看事情
當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在2018年開幕,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就說:歌劇院的「賞味期」過了,要衝出新的想像,得不斷跟大眾有話題討論,持續吸引關注度。作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二座啟用的場館,坐落在台中市七期重劃區地段的歌劇院,銜負著推進中台灣藝文產業發展重任,因此,邱瑗提出的場館營運關鍵字——不意外地,就是「改變台北觀點」和「與在地溝通」。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關於「眾人」的連結與想像
南下採訪衛武營那天早上,剛好是2020舞蹈平台開幕記者會,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在台上致詞時笑著說:「這間演講廳擠了這麼多人,真是難得的畫面。」我也難得在這裡,見到一個個平常少有機會見面的舞蹈圈朋友,有台北的、有四處遊走的、有屏東部落的。這大概是實體劇院最無法取代的意義(無論在疫情時代如何受到挑戰),讓眾人聚集此地,正如衛武營那句自我定位的宣言:要做「眾人的藝術中心」。所謂的眾人,可以是舞者、編舞家,甚至是擴充舞台表演現場性的影像VR導演,活動開始後也將隨著工作坊、演出與影像展覽,各憑本事串起更廣大的「眾人」網絡。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牯嶺街小劇場:劇場的力量,要再強一點
相對於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以行政法人設置,任務及營運有法律規範,「公共性」之於牯嶺街小劇場,更多的是自發性的期許。宗旨上,明白將自身歸位於「前衛的表演藝術」、「實驗的跨界藝術」、「創意的形式藝術」,「並於逐漸穩固的狀態中,促進時代精神的匯聚、互動、發聲,以展現真正的文化公共性」。至於牯嶺街小劇場的館長姚立群為劇場的公共實踐所下的關鍵字則是:思潮、台灣劇場、融合、藝術行動。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場館的公共性實踐.五向度總整理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當我們討論「公共性」,我們討論的是什麼?鄭麗君:從營運邁向具劇場精神的場域
劇場公共性的實踐,需要外部的反饋予以檢視,我們邀請前任文化部長鄭麗君、「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紀慧玲,以及當代藝術家崔廣宇,從不同領域、視角提出「當我們討論公共性,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當我們討論「公共性」,我們討論的是什麼?紀慧玲:從「劇場的限制」談起
劇場公共性的實踐,需要外部的反饋予以檢視,我們邀請前任文化部長鄭麗君、「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紀慧玲,以及當代藝術家崔廣宇,從不同領域、視角提出「當我們討論公共性,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當我們討論「公共性」,我們討論的是什麼?崔廣宇:創作者承擔公共性課題之必要
劇場公共性的實踐,需要外部的反饋予以檢視,我們邀請前任文化部長鄭麗君、「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紀慧玲,以及當代藝術家崔廣宇,從不同領域、視角提出「當我們討論公共性,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做什麼?」 ——從德語區與英國劇場的經營策略找尋劇院的公共面貌
他山之石,可以給我們什麼樣的對應與思考刺激?曾造訪歐洲考察劇院經營與劇場生態的導演許哲彬,透過本文介紹歐洲德語區與英國劇院的公共性面貌,在創作、活動企畫上,如何與社會緊密互動……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讓牯嶺街小劇場成為孵化器
牯嶺街已有一年一度書香市集封街的傳統,這個集結眾多戲劇系的演出也可以考慮另起一檔封街嘉年華,讓戲劇從劇場延伸到街上。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基進女性主義對戰國家女性主義
基進女性主義的肉身在此挑戰於國家公廁內尿尿的多元姿態,歡迎不限性別不分年齡都來參與《A-Gender Toilet 無-性別廁所》這場身體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