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易卜生圖書館:隈研吾操刀,將劇作家複雜的世界觀立體化

易卜生圖書館位於幽靜公園與市區的交匯處,未來擬將公共文化設施如文化中心和體育館相連接,圖書館中也設有咖啡廳、兒童遊樂區、旅遊服務中心等,期能讓這位國寶級的劇作家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圖書館建築空間與閱覽方式演進小史

建築師路易斯・康(Louis Kahn)曾說:「建築形式是分析建築物本質後得出的結果。」圖書館建築的本質為何?這如何影響圖書館的建築形式?人、書本、建築空間的關係是如何建構又重構? 本刊邀請目前任教於臺北科技大學、長期研究圖書館建築的吳可久教授分享古今中外的圖書館建築空間演進,與時代趨勢下的公共圖書館的轉型之道,期能從圖書館建築的各層面觀察,梳理人和圖書館的空間關係。以下概分為4個不同階段: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Dangerous! 穿透虛實的危險空間導覽

「每個人心中都有XXXXXX」是個陳年老句子,我們可以自行帶入「一首歌」、「一部電影」、「一個人」等,然後尋找共鳴;這次,我要放進去的名詞是「一棟大樓」,而且通常已失去曾經璀璨、華麗、光亮的外觀,早隨著記憶的斑駁、時代的摧殘而產生「危險」的印象。等到你有天再次路過的時候,才察覺它始終未被推向城市的邊陲,甚至也依然安放在記憶的中心位置。 縱使這棟大樓早已被定義是「危樓」,但「危險」卻帶著一種傷人卻又迷人的樣貌,於是開始有人趨之若鶩地前往探索、拍攝;同時,也有更多人是因為舊時記憶的覆蓋而不自覺地困守,或是有諸多不得不的因素而無從選擇離開。它,不只在「過去」裡,還不時蔓延成眾人的「現在」。 於是,我們將循著這些舊有的戳記,於這些空間裡,穿透虛實的邊界,從我們各自城市裡的那棟廢棄危樓、近年影視作品裡困住人們的空間符號,到阮劇團《十殿》裡的「金國際大樓」。這次的導覽,將會留下新的記號,找尋走向未知、或者是未來的軌跡。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仍舊矗立的繁華之後 城市地標危樓導覽指南

聽說過這樣一則都市傳說嗎:「每個火車站前都會有一棟破爛的舊大樓!?」其實在台灣,不管是不是在火車站前,不少曾是城市地標的住商大樓,走過繁華、經過災厄,在時間之流的衝激下成了人們口中的廢墟鬼樓,充滿傳奇色彩。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大樓的前世今生,以及可能的未來……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封不住人心深處的信仰 從影視作品到內心的探索指引

這一場疫情,讓許多人體驗了封閉在宅的生活,也讓人有時間、有機會去思索身在其中的心情與意義。透過與上述經驗相關的影視作品,我們回探那心底深處的癥結:「心底的信仰是什麼?」逃出空間或回返空間,都是你的信仰、你的選擇……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寫實文本的寫意選擇 《十殿》的建築導覽

阮劇團於今年即將演出的成年之作《十殿》,既打造也拆解一棟住商混合、凋零敗落的「金國際大樓」,讓台灣五大奇案化作現代版本,體現人間苦難裡那些超乎自然與人情的可能。讓我們聽聽建築師們——導演汪兆謙、舞台設計李柏霖娓娓道來,關於他們如何在空間與時間的限度裡,挑戰《十殿》的完成。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40歲的人生苦惱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40難料:中間世代待修學分

看完了一般人對40歲的期待,跟40歲的人會面臨的處境,你對40歲還有什麼其他想像? 接下來,本期的封面故事將帶你看到表演藝術領域的40世代——從35歲到45歲,從台前到幕後,從演員到舞台技術人員等,在面對體力急速下滑、時間被家庭工作瓜分兩頭燒,他們如何弭平不安與焦慮破繭而出? 我們採訪了13位受訪者,這些人可能是被眾所期盼、被前輩賦予重任的中流砥柱,也可能是正著手替下一世代鋪路、讓後輩引頸而望的人生目標。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曾懷疑自己、迷惘困惑,最終仍選擇好好面對那些中年待修的學分。 最後,我們嘗試透過世代對談及分析報導,去釐清當下的表藝生態環境,及不同世代掌握的資源,讓更人清楚這些來到中年的表演藝術工作者面對的環境,及理解他們的困境,希望能從中找到一絲絲可能,並探詢更多轉變的契機。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謝盈萱:在鮮花與子彈的交界,思考四十

2021年的冬日下午、國家戲劇院地下偌大的化妝室裡,謝盈萱坐在這個熟悉房間中央,在一排專業妝髮鎂光燈鏡的反射下,顯得不是非常自在。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柯智豪:即使放假,也會找出一堆事情塞爆自己

近期採訪柯智豪的文章,都會提到他驚人的工作排程。他的身體像配備一顆可高速充電的肝臟,承載一年60件以上的超載工作量。這次採訪自然也不能免俗問他:2020年「報表」結算出來了嗎?他笑回:「沒算啦!是小孩子嗎?每年算這個。」接著囁嚅地說:「不敢算了,搞不好有1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