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與回響
PAR / 第38期 / 1995年12月號
舞在世婦會
舞不只是能呈現純粹的美,更可關切社會及批判歷史,用以載道。這次在北京舉辦的世界婦女大會,除了開幕典禮上有大會舞的演出,其他如「殘障婦女優生論壇」及「日軍慰安婦」的硏討會上,也都有即興的舞蹈,深刻表達了世間弱勢女性的心情。
PAR / 第38期 / 1995年12月號
旋風下的丰采
這次芙蕾妮、喬洛夫夫婦受邀前來台灣演唱,帶給觀衆一陣旋風式的震撼;除了膾炙人心的旋律不時的在腦海裡迴盪外,負責芙蕾妮夫婦翻譯工作的簡麗莉在與其深入相處後,道出了芙蕾妮和藹、親切的另一面,令人難忘。
PAR / 第38期 / 1995年12月號
兩岸戲劇交流的年輕果實 記台灣靑少年團體訪問大陸
夏天,周凱基金會帶領了台灣年輕的戲劇學子到大陸訪問。這次的「靑訪團」不僅實地與當地劇場工作人員硏習,更演出了三齣舞台劇作爲交流的實際成果。
PAR / 第41期 / 1996年03月號
劇場同志,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 讀〈田啓元公開信〉之後的胡言亂語
「你是誰!你做一齣戲,別人就得重視你,媒體就要把你捧上天。社會要補助,觀衆一定要來看才可以,那有這種道理?」
PAR / 第35期 / 1995年09月號
重回心靈深處 憶起傷健共舞的演出經驗
七月份參加「多面向舞蹈劇場舞團」《我們的故事》的演出,才讓我了解到舞蹈的另一面。我從來沒有想過坐在輪椅上的我,也能以肢體的表現在舞台上演出,並且讓我重新尋回赤子之心的感覺。
PAR / 第35期 / 1995年09月號
舞作的兩性議題與編舞者的認同 從組合語言舞團的《河界》談起
一九九一年成立的組合語言舞團,在兩年前的首度公演之後,今夏再度推出《河界》,以落實「關懷人生」的創作理念。
PAR / 第35期 / 1995年09月號
皮影戲劇場的聖與俗
今年的「台北國際偶戲節」,算得上是台灣所謂國際藝術節中,少數用心策劃的活動。這次活動可以說是以「皮影戲」為主題,我們從演出中看到皮影戲實際上是一種身體的民族法,甚而包含了身體超越了現實的存在意識,在另一個意象化世界裡飛築起民族的身體觀。
PAR / 第34期 / 1995年08月號
《寒月》照亮野台和內台
最令觀衆大呼過癮的是,一齣《寒月》前後輪番出現三十八種歌仔戲曲調,唱曲佔了七成左右,堪稱歌仔戲曲藝的嘉年華。
PAR / 第34期 / 1995年08月號
Trust me, you can make it! 美女湼槃之路究竟有多遠?
瘦身廣吿總是強調:「一旦你瘦下來,必然美麗和幸福。」復興劇團和他的「美女」似乎都以爲跳躍過後,就可以直接「湼槃」了。
PAR / 第34期 / 1995年08月號
用舞蹈書寫歷史 側記「半世紀的脚步」系列活動
今年三月十三日,一個細雨霏霏的晚上,在台北市立社敎館有一場特別的演出。演出內容不是某某舞蹈家的年度大作,也不是哪個外國舞團又來叩關,而是七位台灣舞蹈家代表作品的呈現;是台灣舞蹈半世紀以來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