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與回響

PAR /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阿格麗希的時光命題 首次來台音樂會聽後

「她會在台上當場爆炸嗎?」阿格麗希曾對友人透露有回演奏莫札特協奏曲之前,那時尚八歲的她獨自跑到廁所裡跪地默念:「如果彈錯一個音符,我就要爆炸。」結果她那次是一音不漏地完成演出。然而阿格麗希對自己小時候那種扭曲受創的心靈仍感到不勝唏噓,而那層淡淡的陰影至今也依舊揮之不去。

PAR /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才子佳人應猶在 看新版《龍鳳情緣》有感

事實上,「愛情」裡的人性若琢磨得好,愛情戲的藝術價値和它的票房價値是一樣高的。何況這是歌仔戲原本擅長、且頗有基礎的類型戲。在「改良」的道路上,沒有理由放著這條活路不走。

PAR /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剝去音響外殼的音樂本質 從金慶雲獨唱會談起

金慶雲這次的演唱,經歷自身的腿傷,經歷台灣世紀大地震的傷痛。聲音或許難免有缺失之處,呼吸似乎仍會觸動著傷口,但是真誠、深刻、感人。當一位年近七十的歌者,站在舞台上,誠摯地展現她的聲音、對詩的詮釋、她的音樂品味時,聽衆得到的是剝去音響外殼的音樂本質。

PAR /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一次遺憾的交響化演出 高市國「兩岸音緣國樂情」聽後

高雄市國樂團在世紀末以「兩岸國樂交響化──觀照現代國樂的文化面相」為主題,舉行一場為期四天的學術研討會,並於十一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兩晚,假高雄市至德堂舉辦兩場音樂會。筆者認為一場音樂會從策劃、執行、演出、現場觀衆、會後評論等環節,都代表了一種音樂文化的現象,此次全程參與研討會與音樂會,有許多想法,在此提出與讀者分享。

PAR / 第90期 / 2000年06月號

誰在乎時間? 談「光臨時間廊」中的編舞槪念

舞蹈自身的價値有時甚至超出了其陳述含義的價値,從這個觀點出發,也許就不需太在乎「時間」是什麼,畢竟「舞以載道」不過是衆多詮釋舞蹈的途徑之一。

PAR / 第90期 / 2000年06月號

渡海之後,只有悲歌? 《刺桐花開》及《台灣,我的母親》觀後

《刺桐花開》與《台灣,我的母親》已為歌仔戲編演近代台灣故事留下足跡履痕,更勇敢地躍向台灣歌仔現代戲的創發。欲由傳統戲曲的搬演程式過渡到現代戲曲的表現,也許還需要更多藝術工作者的投入,才能為兩者濟渡造橋。

PAR /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遠來的和尙會唸經?

這些來自俄國及東歐的芭蕾舞團,分成即將退休的芭蕾明星組成的「芭蕾特技團」與「靑年實習團」兩類,充斥台灣舞台,其舞台表現很容易誤導觀衆對芭蕾的印象。

PAR /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寫在羊皮紙上的歷史 《台灣小劇場運動史》的歷史幻視

綜觀全書,作者若能取如《台灣現代劇場論》之書名代以《台灣小劇場運動史》,或許就不會讓人強烈的感受到一位「啓蒙進步主義」者卻持以唯心論的批判立場,那麼作者也不至於因爲對「否定的解釋學」的意識形態批判產生一種憎惡。

PAR / 第87期 / 2000年03月號

忘不了的靑稞 朱哲琴演唱會

朱哲琴,站在一個漆上金色的五級活動高台上,背後的天幕投射燦爛的金色雲海,那莊嚴而空靈的樂聲,鮮活地描繪出藏人把死亡看成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沒有半點悲傷。

PAR /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不馴的黑馬 觀比利時終極舞團《非關慾望》

人類一直有個飛翔的夢,但現在它也是藝術創作者的大夢,藝術創作不需要太多美學理論的約束,也無需背負傳統文化的包袱,它需要的是信仰,是自覺,是對宇宙的信仰,對生命的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