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PAR / 第313期 / 2019年01月號
《夜半鼓聲》首演之地 布萊希特發跡之城 「慕尼黑室內劇院」不為人知的過去與現在
慕尼黑室內劇院是德國最重要劇院之一,和慕尼黑國家劇院、王宮劇院並列慕尼黑三大公立劇院。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藝術總監法肯貝格的領導下,打造了慕尼黑室內劇院的璀璨傳奇,而他也因緣巧合地讓布萊希特的劇作第一次被搬上舞台,讓此處成為後者劇作家生涯的起點。如今的慕尼黑室內劇院看似平和繁榮,卻也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動盪,現任總監利林塔爾的諸多改革,令人耳目一新也引發風波,導致其不被續聘,劇院未來的發展,也是德國劇場人的關注焦點。
PAR / 第313期 / 2019年01月號
專訪《夜半鼓聲》導演克里斯多福.魯賓 在劇場裡,解決心中「懸而未決」的謎
年方卅三歲的德國劇場導演克里斯多福.魯賓(Christopher Rüping),已是德語劇壇的當紅炸子雞,已在德國各市立劇院發表過將近卅個作品,並曾兩次入選柏林「戲劇盛會」。魯賓表示自己選擇文本和題材沒有固定偏好,但這個題材必須是讓他看完之後揮之不去、像是有什麼東西卡在腦中的感覺,這次帶來台灣演出的《夜半鼓聲》是戲劇大師布萊希特最早期劇本,魯賓坦承:「其實我不喜歡布萊希特大部分的經典作品。」但「但在他很早期的作品裡,你可以看見有些正在發展的東西。」而他選擇《夜半鼓聲》的原因是想探討它的中心主題:我們願意犧牲多少個人幸福,去換取一點改變世界的可能?
PAR / 第313期 / 2019年01月號
五齣戲碼 尋探獨特風格 克里斯多福.魯賓作品選介
為何克里斯多福.魯賓能以卅多歲之齡,就在劇壇立足並樹立自己的獨特風格?本刊特邀克里斯多福.魯賓選出自己的五齣作品——《沃伊采克》、《那一個晚上》、《一百秒(為何而活)》、《第一個壞人》與《哈姆雷特》,介紹給台灣觀眾,透過他的作品自述,也能讓讀者看到這位才華洋溢的導演,是如何思考作品與創作。
PAR / 第313期 / 2019年01月號
「別在那兒傻看!」 撼動對政治的冷漠 布萊希特《夜半鼓聲》 百年前後的抉擇
百年前,布萊希特讓《夜半鼓聲》的男主角,放棄了革命,選擇了愛情,但他還強調「這是齣喜劇」!是反諷對政治漠不關心、甘受奴役的無知人群嗎?還是抨擊抗爭運動的可悲,不過是毫無意義的送死行為?百年之後,克里斯多福.魯賓將《夜半鼓聲》重新搬上慕尼黑室內劇院舞台,製作了兩個不同結局的版本,一個是原始版、一個是導演版,在演出前,就把主人翁所面對的選擇題:「愛情,還是革命?」拋給了觀眾。
PAR /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戰爭之王》 王者,與他們的世界
莎士比亞的一系列歷史劇, 讓英國國王和皇室爭鬥在劇場反覆上演, 使後人得以透過這些活生生的角色, 看見政局的詭譎多變、人性的意欲多端。 在阿姆斯特丹劇團改編自莎劇的《戰爭之王》裡, 觀眾猶如選民,得以親睹這些領導人的所作所為、 後台長廊裡的政治角力、面對困境時的內心糾葛, 和他們的獨特魅力。 舞台也好似國王性格的延伸, 以各種物件、布景,顯現著不同君主的心之想望, 及他們所身處的世界。
PAR /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國王,與他們的辦公室 《戰爭之王》的舞台設計解析
改編自莎劇的《戰爭之王》,在四個半小時中,依序呈現了亨利五世、亨利六世、愛德華四世、理查三世及亨利七世等英國國王的故事,為此導演凡.霍夫與舞台空間設計楊.維斯維爾德特別建構了超大型舞台,以「台中台」的格局,呈現角色與劇情的虛與實。維斯維爾德從邱吉爾於二戰時期指揮軍情、躲避空襲的「戰情室」發想,為包括愛德華四世在內的四位君主開闢了一個大房間,那是屬於他們的辦公空間,設計師也透過舞台上擺放的物件、大小道具,形塑且連結角色的內心狀態。
PAR /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如何成為「王」? 表演者的「登基」之路 訪《戰爭之王》三位男主角:亨利五世 瑞姆席.納瑟(Ramsey Nasr)
阿姆斯特丹劇團三度訪台,帶來由莎翁三部歷史劇組合而成的《戰爭之王》,劇中的三位主角——亨利五世、亨利六世與理查三世,分別由阿姆斯特丹劇團的三位台柱演員——主演《源泉》的瑞姆席.納瑟、伊爾郭.史密斯與主演《奧塞羅》的漢斯.凱斯汀飾演;與導演凡.霍夫合作多年的他們,是如何與前者工作?對於扮演這些英國「王者」,他們又是如何理解角色與進入其世界?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這三位男主角,邀他們一談其認識的凡.霍夫與三位國王。
PAR /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如何成為「王」? 表演者的「登基」之路 訪《戰爭之王》三位男主角:亨利六世 伊爾郭.史密斯(Eelco Smits)
阿姆斯特丹劇團三度訪台,帶來由莎翁三部歷史劇組合而成的《戰爭之王》,劇中的三位主角——亨利五世、亨利六世與理查三世,分別由阿姆斯特丹劇團的三位台柱演員——主演《源泉》的瑞姆席.納瑟、伊爾郭.史密斯與主演《奧塞羅》的漢斯.凱斯汀飾演;與導演凡.霍夫合作多年的他們,是如何與前者工作?對於扮演這些英國「王者」,他們又是如何理解角色與進入其世界?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這三位男主角,邀他們一談其認識的凡.霍夫與三位國王。
PAR /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如何成為「王」? 表演者的「登基」之路 訪《戰爭之王》三位男主角:理查三世 漢斯.凱斯汀(Hans Kesting)
阿姆斯特丹劇團三度訪台,帶來由莎翁三部歷史劇組合而成的《戰爭之王》,劇中的三位主角——亨利五世、亨利六世與理查三世,分別由阿姆斯特丹劇團的三位台柱演員——主演《源泉》的瑞姆席.納瑟、伊爾郭.史密斯與主演《奧塞羅》的漢斯.凱斯汀飾演;與導演凡.霍夫合作多年的他們,是如何與前者工作?對於扮演這些英國「王者」,他們又是如何理解角色與進入其世界?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這三位男主角,邀他們一談其認識的凡.霍夫與三位國王。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在排練場,打開台灣現代劇場未來 蘭陵40
他們彼此挨著彼此、身體連著身體,儘管大汗淋漓仍繼續著劇場練習;穿著寬鬆簡單、樣式樸素的排練服,在工作之餘進得蘭陵……多年前那齣《演員實驗教室》,是台上演員的生命故事,也成了台下觀眾心裡銘刻的印記;這裡是金士傑所謂的「丐幫」,馬汀尼所嚮往的遊牧生活。 那就是蘭陵劇坊,是台灣劇場界的一則傳奇,一塊里程碑,標誌著台灣現代劇場的一扇門。當年在吳靜吉的帶領下,順著慵懶自在的節奏,成員打破身心的禁忌,往內掘探生命的真實,日後開枝散葉、影響深遠…… 四十年後……排練場裡仍會是那身簡單的妝束、那學生氣的書包,繼續七嘴八舌地討論劇本,一起看著片段、幫忙想辦法。然而時間過去了,生命變得更重也更輕了,重新編排《演員實驗教室》,他們不講道理、不偽裝虛飾,要誠實地上台,說那不為人知的、有些羞恥往事,道出心中深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