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奧地利國際舞動計畫 啟動五感連結

於八月舉行的「奧地利國際舞動計畫」透過音樂、舞蹈、雕塑、建築、聲音、環境、身體療癒等主題,建構跨領域對話平台,吸引歐、美、亞、澳四洲的授課達人及參加者前往維也納近郊的聖馬格利特城(St. Margarethen/Burgenland)進行為期八天的工作坊,藝術家的進駐也活絡了奧國知名酒鄉的產業行銷。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國際藝術節大發魔力 張藝謀首度跨界京劇

上海國際藝術節十月揭幕,除了有來自各地的參演節目外,特別引人關注的是知名電影張藝謀,首度跨界執導的京劇《天下歸心》。這齣戲取材《左傳》中〈鄭伯克段于鄢〉一段,傳統老戲亦有《掘地見母》講述同一故事,這次的製作匯集了京津滬等地頂尖陣容,但張藝謀此次標舉了簡約路線,要「讓京劇呈現出它最本質的美」。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藝術發展局藝術界代表選舉 戰況古怪激烈

因為近期「藝評獎」等風波,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藝術發展策略和藍圖也備受質疑,積極參與其中便成為影響政策方案的可能方式。於是今年的藝術發展局大會民選代表的選舉,不少藝術家躍躍欲試,令原本掌有席次的保守建制派備感威脅,戰況古怪激烈!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回顧、總結、再出發 2013第六十七屆亞維儂藝術節

今年的亞維儂藝術節有一種送別會的氣氛,因為擔任藝術總監長達十年的阿尚波和波德里耶,將在這次藝術節落幕後揮手告別,交接給法國劇場話題人物的奧利維耶.畢。正因為如此,本屆的節目邀請了十年來的「協同藝術家」及長期合作的導演重回亞維儂舞台,輪番搬演精采作品,回顧、總結意味濃厚。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擁抱靈魂與土地的東歐劇場 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東歐芳華」的劇場風景

今年十月中起跑至十一月中的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打出亞洲觀眾相對陌生的主題「東歐芳華」,藉著多齣劇場、舞蹈、音樂等製作,展現東歐藝術風情。而東歐劇場的特色,就是展現出人類「靈魂與土地之間的猶豫不決」,這次藝術節中的劇場節目如朵金《凡尼亞舅舅》、七A班戲劇組教室改編自哈維爾作品《通知書》的《疊配文》、陸帕的《假面.瑪莉蓮》,可讓觀眾看到東歐劇場藝術家的深刻思考。

PAR /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史坦威公司轉手 音樂家擔心好鋼琴不再

頂級鋼琴品牌「史坦威」,近期傳出被轉手給私營資產公司Kohlberg,引發陣陣討論回響。雖然史坦威公司早不屬於原來的史坦威家族,但公司被轉手頻頻,也讓音樂界擔心該公司的鋼琴製造傳統會因此流逝,造成日後鋼琴家沒有好琴可彈的窘境。

PAR /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柏林「外交事務」藝術節 歐陸夏季新熱點

強調實驗性、表演性與前衛性的「外交事務」藝術節六月底至七月中舉行,這次活動聚焦旅德創作的美國編舞大師威廉.佛塞,展現他的多面向創作能量。而開幕演出是比利時編舞家姬爾美可與新生代編舞家夏馬茲合作的《帕琵塔2號》,結合肢體、音樂與空間的實驗之作,令人驚豔。

PAR /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重回歷史實境 無處不是真實舞台

在故事發生現場看相關歷史劇,感覺分外不同。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亨利六世》三部曲巡演,挑在莎翁描寫的玫瑰戰爭古戰場處,歷史記載傷亡最慘烈的陶頓、 蒂克斯伯里、巴內特及聖奧爾本斯四地演出。這樣的形式,不僅示範了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同時也更加地提高大眾對歷史的了解與參與。

PAR /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文化部長推動人事變革 引爆表演藝術界爭議

上任一年的文化部長費黎皮特近期推出人事變革政策,希望縮短各地戲劇中心總監續任可能及主張總監人選應儘可能達到男女各半。兩項政策都引發表演藝術界的批評爭議,前者從蒙帕黎耶市國立戲劇中心的十三風劇院總監貝司被換下一事引爆;後者則被認為很不可行,即便「性別平等」是目前法國左派政府的重要方向,但在實務上卻能難有足夠的適任人選來達成這個目標。

PAR /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劇場如市場,藝術情何堪?

趙梁導演的舞劇《警幻絕》雖是取材《紅樓夢》的「太虛幻境」,表達人生如夢的禪意,但極盡奢華的視聽表現卻難免與此背道而馳。而在天橋劇場的觀賞過程,亦因觀眾的嘈雜言談進出與毫不忌憚的拍攝,令人難以體會藝術家意欲傳達的感動,如市場般的劇場,讓創作者與觀眾都成了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