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田沁鑫《青蛇》禪意十足
三月在香港藝術節首演、六月下旬在澳門文化中心演出的舞台劇《青蛇》,是中國中生代導演田沁鑫繼《紅玫瑰與白玫瑰》之後又一探討女性意識的作品。修佛多年的田沁鑫,在李碧華原著架構上發揮,但除了原文探討的情慾糾葛,也加入佛教思想,讓作品成為一部具有東方禪意精神的戲劇。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亞洲文化協會」創立五十年 台灣編舞家演出誌慶
由美國慈善家約翰.洛克菲勒三世創辦的「亞洲文化協會」,今年已屆五十年,該會藉由在台北、香港、東京和馬尼拉的四個分會,提供超過六千個贊助款項給在亞洲廿五個國家的藝術工作者和團體。紐約本會挑選了四位曾獲獎助的台灣編舞家——許芳宜、周書毅、鄭宗龍、黃翊,在五月初演出三場的「台北舞蹈」,並將最後一場演出,定為周年慶晚會。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夜店Berghain看芭蕾 柏林國家芭蕾《群》青春起舞
柏林國家芭蕾舞團再度與柏林知名夜店Berghain合作,在店內空間演出新舞作《群》,吸引許多年輕族群觀賞。《群》由三齣獨立的全新芭蕾舞作所組成,在畫家比斯基設計的末世場景中,探討群體與個人之間的拉鋸與戰鬥,充滿青春叛逆氣息。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文化是好生意! 「然後呢?」運動續問未來
日前由英格蘭藝術理事會委託經濟及商業研究中心所進行的研究報告,具體呈現了文化藝術帶來的產值,印證「文化是門好生意」非虛,文化觀光媒體大臣瑪麗亞.米勒也表示:在政府撙節的艱困環境下,補助也勢必減少。日後,政府將更著眼於文化和藝術帶來的經濟效益。這個說法,也招致「文化商品化」批評。為探問未來文化發展,文化界領袖發起「然後呢?」運動,邀請各界加入關心。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跨界經營私立劇院 各家老闆自有生存之道
巴黎的私立劇院雖然演出的藝術性不高,但在花都的晚間活動中占有一席之地。原本多是熱中戲劇的業界大老經營,但最近包含房地產大亨、別針工廠老闆、娛樂界大亨、電子商務業者也加入經營,為劇院「顧客」服務。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首屆「市民話劇大賽」 在地風景精采入戲
上海戲劇谷自二○一一年開始推動「市民劇場」,吸引了各區縣的戲劇愛好者踴躍參與,今年更舉辦首屆「市民話劇大賽」,鼓勵市民以發生在滬的身邊人事為素材進行創作,反映當代社會和現實生活。而配合比賽,「市民劇場」觀摩展演也擴大邀請香港、台北、北京的演出參與,使市民足不出「滬」,便可盡收四城五劇的混搭藝術盛會。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香港多個演藝獎項頒發 表揚演藝工作者成績
四、五月間,正是檢視過去一年成績、頒發各式獎項肯定的季節!香港多個演藝獎項都在此時舉行頒獎典禮:「香港舞台劇獎」、「香港舞蹈年獎」、「香港藝術發展獎」、「香港小劇場獎」紛紛出爐!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又見平遙》上陣 中國旅遊演藝新紀元
由張藝謀、王潮歌與樊躍一手打造的「印象」系列演出,從「山水實景」演出狂潮的鼻祖《印象.劉三姐》迄今,恰恰十年。十年來群起仿效者甚眾,但也有不少悄悄熄燈,留下了不少「蚊子館」、「蚊子園」。但今年二月「印象」團隊與山西平遙市政府合作推出了新演出《又見平遙》,打著中國第一個「情境劇場」的名號登場,走進室內劇場,貼近觀眾演出,可謂中國大型旅遊演藝的「分水嶺」。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燃燒半世紀的德語劇場豐年祭
德語劇壇最盛大的戲劇節——柏林「戲劇盛會」今年歡慶五十周年,這個每年五月舉辦的活動,精選重現上一季的十齣精采劇作,入選者莫不視為無上光榮,如同豐年祭一般呈現當代德語劇場的豐沛活力。今年活動也擴大舉辦,並以柏林「戲劇盛會」執導的希臘悲劇《米蒂亞》作為開幕演出。
PAR /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讓炫目燈光音樂 帶你遙想宇宙星光
紐約光害嚴重,抬頭也很難看到星星,不過三月份的兩檔演出,卻是透過炫目的音樂燈光秀,讓人體會遙想宇宙之遼遠無垠。選自前衛作曲家史塔克豪森歌劇《光》的《八聲道》,透過音響與光線的變換引導人去沉思冥想;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演出的《天象館》則以五彩燈光搭配音樂,讓聽者如置身流行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