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畢希納兩百歲冥誕 劇場延續革命烽火
今年適逢德國文學家畢希納兩百周年冥誕,強調階級平等與革命意識的他,比馬克思《資本論》更早提出政治革命理念;他的劇本殘編《沃伊采克》廣為世人所知,除了貝爾格的歌劇,更有許多現代劇場詮釋製作。為替畢希納慶生,除柏林的邦立歌劇院推出歌劇《伍采克》,還有「丹欽格五十號」藝術中心也推出小劇場製作《畢希納的沃伊采克或者:為何他媽的他要殺了瑪麗?》,革命思索,劇場延燒。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坦克人與傅滿洲 劇場「中國話題」受矚目
兩齣以「中國」為題材的劇場製作,近期先後登上倫敦的舞台:Chimerica以追尋六四天安門事件隔天,提著購物袋,肉身抵擋坦克前進,至今真實身分和下落不明的「坦克人」為題,叫好叫座;《傅滿洲情結》則以「黃禍」刻板印象的小說人物「傅滿洲」為主角,發展一段懸疑故事。加上四月演出以中國藝術家艾未未遭逮捕事件改編的劇碼,今年的倫敦劇場是否已帶動「中國潮」?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知名導演薛侯 藝術人生謝幕
法國知名的劇場導演巴提斯.薛侯,於十月七日因肺癌辭世,享年六十八歲。薛侯的創作領域橫跨劇場、歌劇與電影,而且都留下不少經典之作。十五歲就立志當導演的他,自認「老是不如人」,所以在藝術的路途上不斷努力,也不想受限,擔任過多個劇場的藝術總監,卻從沒有自己的班底,一路「探險」至今,人生精采落幕。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志願者是誰? 中國劇目監管變本加厲
中國劇場演出的審批制度,相信曾到過彼岸演出的團隊都印象深刻,近期北京市府更公布了新的命令,宣布將組建「義務監督員」(志願者)隊伍前往小劇場觀演、及時回饋演出情況的任務及「淨化演出內容」的目標。此一強化監管的舉措,引發劇場圈一陣譁然……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同名小說改編 《推拿》挑戰盲人題材
國家大劇院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聯合製作的話劇《推拿》,於九月初在北京首演,十月來到上海。該劇改編自畢飛宇的同名小說,由喻榮軍編劇,郭小男執導,是劇場中少見以盲人族群為主角的題材,演員閉眼全盲演出,將挑戰的舞台上燈光區位的準確性。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恍惚遊走間 戲在你身邊 Punchdrunk劇團《溺死者》
看戲,除了坐在觀眾席看舞台上的演員,涇渭分明地看著戲劇情節推進,還有什麼可能性?由英國Punchdrunk劇團在天普劇廠演出的《溺死者》,透過建築物內的多樣空間與充滿創意的觀賞動線設計,讓觀眾如入戲劇情境之中,隨意遊走之際,演出就在身邊發生,是真是假,叫人驚喜……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勞資糾紛近一年 明尼蘇達管絃樂團「復聲」無期
明尼蘇達管絃樂團董事會與樂手之間的勞資糾紛,僵持迄今近一年,雙方都沒有讓步的意思,連該團音樂總監范斯卡也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不讓樂團復工,他就要走人。在經濟遲滯的美國,財務問題困擾大小樂團,許多樂團都以樂手減薪暫度難關,這樣的態勢下,明尼蘇達管絃樂團的樂手能堅持多久?何時才能重新發聲呢?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舞在八月」廿五周年 現代舞經典揭幕
知名的「舞在八月」舞蹈節浩蕩邁入四分之一世紀,今年的活動從八月十五日起至卅一日止,以回顧過往與展望未來為主題,並邀來現代舞大師崔莎.布朗與史蒂夫.派克斯頓,以經典舊作為舞蹈節揭幕。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劇作轉拍電影 楊維克劇院推出製片計畫
由於去年的楊維克劇院製作《玩偶之家》大受好評,導演夸克諾再以此為本,與同一女主角海蒂.墨漢攝製了短片Nora,以現代場景呈現當代女性處境。接著這部短片,楊維克劇院即將展開把劇場作品改編為劇情長片的計畫,讓劇場進入電影院。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蒙彼里耶醫學大學 讓未來醫生透過表演課學溝通
如何對一名癌症病患宣布他得了絕症?這對許多優秀醫生都是個難題。為了讓醫病的溝通更加人性化,蒙彼里耶市醫學大學與該市國立高等戲劇學院簽約合作,推出一個協助未來醫生得以跟病患作人性化溝通的表演課程。該校的大四學生將在導演烏卡尼與年輕演員陪同下上四個半天課程,幫助他們打開心胸及發展觀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