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在藝術的時間裡目睹此時、聽見彼語 2015第廿六屆澳門藝術節預覽
將於五月一日起跑的第廿六屆澳門藝術節,以「此時.彼語」為主題,揭示藝術的本意是讓我們聽見另一個世界的開端,通往彼處的指南針。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共計卅檔的演出及展覽,超過一百場次的活動,在面積小人口密度高的澳門城區,可說是全城啟動。除了多齣亞洲首演的西方節目,本地劇團也積極參與,多樣多元的類型,澳門藝術節讓世人看到了澳門此時蓬勃迸發的表演風景!
PAR /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欣賞藝術大調查 有沒有伴很有差!
最近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作了一項調查,以了解美國人欣賞藝術的習慣與態度,以便在藝術參與度低迷的現下,找到解決困境的方法。調查結果顯示,「社交」仍是重要的參與原因,而不參與的原因除了票價貴、地點遠,另有「找不到伴」這個理由。說不定以後可企畫讓觀眾透過約會公司或社群網站「揪伴」看表演,以提升觀眾進場意願?!
PAR /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柏林喜歌劇院 讓「輕歌劇」繽紛復興
在當代歌劇殿堂不那麼受歡迎的音樂劇種「輕歌劇」,最近在柏林的喜歌劇院推動下,讓觀眾看到嶄新面貌!由喜歌劇院總監巴瑞.柯斯基在一月下旬推出的「輕歌劇藝術節」,呈現六場輕歌劇演出,熱鬧繽紛的場面、荒謬的劇情,卻帶著諷刺針砭社會的意涵,連挑剔的劇評都開口喊讚。
PAR /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倫敦國際默劇節不「默默」 精采多元再創新局
每年一月登場的倫敦國際默劇節,是倫敦最悠久的劇場藝術節,今年邀來美國、法國、比利時、紐西蘭等地藝術家參與,更有許多從未在英國或倫敦演出過的作品登場。演出散見於倫敦不同場地,舞台多元,不僅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搭配場館原有的行銷管道,成功吸引喜歡這類型節目、卻不曾接觸過默劇節的新觀眾踏進劇場。
PAR /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法國劇場界風雨同舟 齊心力挺言論自由
《查理周刊》遭遇宗教極端分子攻擊事件,深深打痛了向來自豪於言論自由的法國人,尤其是劇場界,更是體會深切,不僅於一月十一日大舉參與全國各地發起的「我是查理」大遊行,也以聲明或表演,表達深切的哀傷與對創作自由的堅持。
PAR /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演藝投融資大會觀察 中國演藝產業未來仍混沌
去年底舉辦的「二○一四道略演藝產業投融資大會」,主要活動包含「資本青睞的演藝項目和企業」專題演講與演出介紹,雖然氣氛熱絡,但交易現況並非如此。由於中國演藝產業「三小五好」的特點,讓演藝項目的投資仍屬高風險,投資人因之卻步。但因政府的影子在市場中無處不在,在操作得當之下,這個市場反而有可能產生既符合市場需求且不失藝術品味的作品。
PAR /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原創華語音樂劇展演季 桃花春日送美聲
以推展原創華語音樂劇為目的的「原創華語音樂劇展演季」,今年來到第三屆,共有四齣劇碼,趁著春日花好時節迎風放送。除了有以蘇州為主題的《又見桃花紅》與《錦繡過雲樓》展現南方文化傳統,《至少有十年我不曾流淚》請出「中國好聲音」歌手演出「北漂」青年逐夢故事,還有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同名小說的《尼爾斯騎鵝歷險記》,多樣面貌令觀眾驚喜!
PAR /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導演手法簡潔大氣 深邃幽微再探經典 看巴黎市立劇院復排版《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
義大利劇作家皮藍德婁的《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是現代劇場的經典,雖然首演距今已超過九十年,但其探索劇場真實與虛幻的主題卻歷久彌新。巴黎市立劇院總監德摩西-莫塔在今年一月復排此劇,將十四年前版本搬上舞台,由前輩導演薛侯的愛將擔綱主演。德摩西-莫塔不特別強調視覺驚豔,而是從大處著手,於細部順勢導入個人新的詮釋以簡單,在最小的改動範圍內,讓一齣觀眾已熟知的現代經典,從戲裡到戲外都具有更豐富的意涵。
PAR / 第266期 / 2015年02月號
表演藝術經紀人協會年會 東亞舞蹈成亮點
固定一月份在紐約舉行的全美表演藝術經紀人協會年會,是北美表藝圈的一大盛事,而由亞洲協會主辦的東亞當代舞蹈示範演出,已成為年會期間最具口碑的表演之一,今年有來自台灣的孫尚綺、董怡芬及動見体劇團,還有日本的Kaori Seki舞團、enra舞團、川村美紀子等五檔作品,展現東亞當代舞蹈的精采風景。
PAR / 第266期 / 2015年02月號
劇場是不是查理? 柏林德意志劇場呼喊自由
法國的《查理週刊》恐怖攻擊血案,引發新聞、藝術工作者群起捍衛言論、創作自由,向來以激進諷刺著稱的德國劇場人當然不會置身事外,尤其○六年也曾遭受回教激進分子威脅的柏林德意志歌劇院,這次特別在劇場舉辦聲援《查理週刊》活動。但在血腥威脅陰影之下,劇場真能自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