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當謝克特遇上皇家芭蕾 《不可碰觸》讓人耳目一新
近幾年在創新上企圖心旺盛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最近與以色列編舞家侯非胥.謝克特合作,推出新作《不可碰觸》。曾來台演出《政治媽媽》的謝克特以重心下沉的肢體及震耳欲聾的節奏為特色,與強調向上跳耀、輕盈優雅的芭蕾如何結合?讓人十分期待。
PAR /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國立亞洲博物館戲劇大展 罕見藏品首度亮相
法國國立吉美亞洲博物館從四月中展開「從能劇到瑪塔哈理:亞洲戲劇兩千年」文物特展,內容主要涵蓋印度、東南亞、中華、日本等四個文化圈,藏品類型包括考古文物、實際穿用的戲服行頭、野台或室內巡演使用的道具、舞台模型,乃至戲劇主題的刺繡、繪畫等。豐富精采的展品中,知名舞台劇《蝴蝶君》的人物原型——時佩璞的京劇行頭,也因主人翁的傳奇色彩,特別引人注目。
PAR /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 穿越唐風而來
由崑劇藝術家張軍創立的崑曲推廣中心,繼園林版《牡丹亭》之後,再推新作《春江花月夜》,從張若虛的唐詩發想,演繹了一個由愛萌發、感懷生死的故事,橫跨了盛唐朝的半個世紀,穿越仙、人、鬼三界。製作班底集結兩岸劇場好手,張軍親自出演主角張若虛,黃金組合讓該製作已成崑劇迷心中的新春盛事。
PAR /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香港賽馬會舞蹈平台 打造舞蹈家「說話的空間」
今年的香港藝術節「香港賽馬會舞蹈平台」,讓年輕的獨立編舞家站出來「說自己的話」,實驗自己的想法,除了四個半個小時到四十五分鐘的中篇作品外,首次推出七個十分鐘的短篇「舞鬥」,挖掘發展中的潛質。香港藝術節副節目總監蘇國雲表示,香港的藝術家「得先打開,打開是一個過程。每一個創作者都應該用自己的方式說話。」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紐愛總監艾倫.吉伯特 宣告兩年後離職震驚樂壇
二○○九接掌紐約愛樂的艾倫.吉伯特,二月初宣布將於二○一七樂季離開紐愛,因為事前未見徵兆,著實震驚了樂壇人士。他表示離職時間的設定是要讓新任總監趕在樂團駐在點費雪廳整修前「與樂團和紐約觀眾建立關係」,但對他個人而言,此時離職只是將在紐愛的工作完成了一半,而離開紐愛能否更上層樓?於他也是一場冒險。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柏林劇場》專書出版 以劇場族譜勾勒柏林身世
新近出版的《柏林劇場》一書,透過對柏林劇場建築的介紹,讓戲迷們透過文字、攝影、繪畫,更認識柏林這個「歐洲劇場之都」的前世今生。書中著墨最多的是柏林此刻最受歡迎的劇場建築,如許多劇團的駐地劇場,因為有固定場地,也就可大展身手,盡情發展劇團美學。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奧立佛獎提名揭曉 楊維克劇院獨領風騷
倫敦劇場大獎「奧立佛獎」日前揭曉提名名單,楊維克劇院獲得七項提名,獨占鰲頭,而其中最受矚目的作品則是亞瑟.米勒的《橋上風景》,由去年底來台演出《奧塞羅》的荷蘭導演凡.霍夫執導,獲最佳導演與最佳男主角提名;而同為楊維克製作的《慾望街車》,由「X檔案」影集女主角姬蓮.安德森擔綱白蘭琪,亦讓她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推廣藝術教育 公立劇院首辦群眾募資
為了推廣藝術教育,巴黎的國立奧德翁劇院為「奧德翁世代」計畫發起群眾募資,期能讓較為缺乏教育資源的學生也能有機會認識並親近表演藝術,是以政府預算為主的公立劇院中,第一所進行群眾募資的劇院。雖然企業贊助或群眾募資只占公立劇院財源的一小部分,從文化部也在所屬網站上建置專門的群眾募資平台來看,群眾募資似乎已成為法國文化部解決經費短缺的一劑良藥。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三月戲劇節風湧現身 探見主旋律與市場間微妙關係
北京三月的戲劇主題藝術節為數眾多,預估演出的劇目會超過一百部,演出場次將超過三百場,相關的活動也近兩百場。從展演劇碼觀察,中國國家話劇院首屆「原創劇目邀請展」邀的廿齣中國各地公有院團的大型話劇,都是形式保守,內容強調正能量的主旋律作品,很令人懷疑有多少觀眾會買票進場。而「第二屆曹禺國際戲劇節」集合中外大師作品,期能在資源整合下,舒緩經濟壓力並吸引觀眾入場。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香港專業戲劇人同盟」成立 團結業界力量盼改變現況
去年開始醞釀,今年三月終於成立的「香港專業戲劇人同盟」,由一群資深戲劇工作者成立,鑑於香港劇場界的發展出現瓶頸,他們期待透過組織運作,化被動為主動,以改變目前困境。三月中「同盟」舉辦第一次會員大會,設立章程與「專業」如何認定等議題,都在諸多問號中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