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打破奧立佛獎入圍紀錄 《漢彌頓》繼續風靡英倫
於四月八日舉行頒獎典禮的奧立佛獎,今年的最大贏家是音樂劇《漢彌頓》,破紀錄入圍十三項拿下七個獎項,風光不已,在倫敦的演出更是一票難求。另英國國家劇院也總共入圍了廿二個項、拿下五個獎項,一吐該院藝術總監諾里斯因《馬克白》遭受劇評猛烈抨擊的怨氣。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亞維儂藝術節公布今年節目 強調跨性與跨界
今年亞維儂藝術節的官方節目於三月底宣布,這次的節目分為四大類型:「跨世代」、「跨性別」、「跨地域」與「跨真假」,作品曾訪台的凡.霍夫、大衛.包貝與托馬.喬利都將推出新作。今年的宣傳主視覺為紫色,藝術總監歐利維耶.畢強調:「紫色是主教專屬的顏色,但也意味著女性主義。它調和了象徵女生的粉紅色與代表男生的藍色。」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翻轉百年面貌 「船廠1862」劇場驚豔現身
位於浦江岸邊,昔日英商建造的祥生船廠,在百年歲月的洗滌下,帶著時間的風華,在日籍建築師隈研吾的改造下,翻轉成為新穎的劇場藝術中心「船廠1862」,即將在五月份正式開幕。試營運邀請曾訪台演出《哈姆雷特》的立陶宛OKT劇團演出契訶夫的《海鷗》,正是開幕則由現代舞蹈家趙梁的「東方靈欲」三部曲《幻茶謎經》、《雙下山》、《警幻絕》領軍。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廿歲 業界齊聚「非懷舊」深度交流
香港的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今年歡慶成立廿周年,以四季為主題策劃了相關活動,在春季主打的文件展中,前進進在牛棚劇場展出相關歷史文件,以劇團發展的不同階段勾勒時代;劇團並在四月初舉行「圍爐不取暖:業界廿年逸話」活動邀請在不同時間與「前進進」合作過的劇場工作者分享,從小的個人回溯作為窗口去打開有關「劇團」、「評論」、「觀眾」、「作品」等大環境的關鍵詞討論。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歷史終結後的文明新頁? 法國導演戈瑟蘭與小說家貝隆傑的《1993》
卅一歲的戈瑟蘭被譽為法國最具潛力的青年導演。他擅長以充滿感官的劇場效果,表現出優美且浩瀚的文學性。去年他應史特拉斯堡國立戲劇學院之邀,為該校畢業生發展一齣全新創作,他與法國當代小說家貝隆傑合作,以加萊難民營為主題編創了《1993》,試著用「九○後世代」的批判觀點,探究歷史與當代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尋覓歐洲夢碎的關鍵線索。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音樂拼貼,轉化藝術 談香港近期四檔演出
近期的幾個演出如城市當代舞蹈節的《證言》,香港藝術節的蘇黎世芭蕾舞團《安娜.卡列妮娜》、勅使川原三郎的《崔斯坦與伊索德》與中國國家京劇院《帝女花》,剛好都用了「拼貼融合」的手法。不管是從文學、歌劇轉化為舞蹈,或是將粵劇轉化為京劇,「拼貼融合」的手法用來轉化不同的藝術形態會是一種有效的手法,不過,這卻絕非是萬應靈丹,如以這四個製作來看,效果亦是各有不同。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紐約愛樂與大都會歌劇院 從新樂季看未來
紐約在地最受矚目的兩大音樂團體——紐約愛樂與大都會歌劇院,近期都宣布了新樂季(2018/2019)的節目,前者的領導班底全新上任,在地人不太熟的新音樂總監與捲土重來的新總裁,透過「在地性」的節目安排要與紐約人拉好關係;後者則因領軍四十年的列汶身體狀況、性醜聞等問題被開除,新任音樂總監聶切-瑟昆提早接棒,人事更迭比節目更受矚目。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She She Pop 新作《論壇》 探索「擁有」的人性真實
德國代表性紀錄劇場團體之一的She She Pop,二月演出新作《論壇》,討論與揭露所謂「財產所有權」的各種面相,演出中,表演者從觀眾席陸續走上舞台,或獨白或合誦,描述著一個個關於「我擁有什麼?」或「我理應擁有什麼?」的生命片段與宣言,理解的笑聲不斷,所有的陌生人在此時被連結起來……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倫敦地窖裡的藝穗舞台 聚焦小而獨特的創作觀點
倫敦規模最大、給予新進藝術家許多展演與發表新作的「拱形地窖戲劇節」,利用滑鐵盧車站旁的地底空間,讓各種多元演出在此展現,讓觀眾體驗不同於主流的觀賞經驗,今年的節目更著重在給予身心障礙藝術家創作與展演的舞台,討論身體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殘疾問題;同時也聚焦有非裔、亞裔與少數族群的藝術家及女性創作者。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兩公立劇院被宣告合併 文化部引爆民眾劇場危機
法國文化部於一月發出新聞稿,宣布明年開始將合併「柏油跑道劇院」與「開放劇院」的人力與資源,儘管兩間劇院都以法語當代創作為主,但兩者性質仍有差異。這項政策引發藝文界的質疑聲浪,認為馬克宏政府為了樽節支出,不惜放棄打造民眾劇場的遠景,以及保障多元文化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