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207期 / 2010年03月號

倫敦:英國當代藝術中心 面臨倒閉危機

創立於一九四七年的英國當代藝術中心一直是英國前衛藝術重鎮,ICA的網站簡介上自豪地指出這裡是全世界最創新、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機構之一。但ICA近年飽受活動不夠新穎、組織定位不清的批評,近期更傳出經營不善可能在五月關閉的消息。

PAR / 第207期 / 2010年03月號

包岑:政治犯監獄裡的《安蒂岡妮》 演出當代省思

位於德東邊陲的包岑古城,最為德國人熟知的反而是它的前東德政治犯監獄, 來自漢堡的導演馬丁.克萊特與記者克里斯多福.特維克受「包岑德語索布語人民劇場」之邀,來到了這裡就地做一齣與這個特殊場域有關的戲。他們選擇了希臘悲劇《安蒂岡妮》為題材,演出《安蒂岡妮在包岑:渴望自由的訓練營》,透過戲劇的力量,讓德國人重新關注這個邊陲小城。  

PAR /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林沖為何《夜奔》? 叩問個體的體制出走--香港導演榮念曾 崑劇中「實驗中國傳統」

香港導演榮念曾製作實驗戲曲《夜奔》——一個選擇從體制出走的人,心中所思所想為何?一個崑劇演員,又如何面對面對個人生涯與藝術傳承的兩難?《夜奔》由三名演員:柯軍、楊陽與來自香港的楊永德,交互演出「林沖」、守在台邊六百年的「檢場」、以至「演員自己」等不同角色,在今年的香港藝術節中首演。

PAR / 第207期 / 2010年03月號

紐約:團員拿不到簽證 林文中夫妻改演《小情歌》--亞洲三國當代舞展 也被移民局緊縮作風掃到

受邀參加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與日本協會合辦之當代舞展演出的林文中舞團,原本是帶團員一起演出,卻因美國移民局沒有核發舞者的簽證,以致只有原本就有簽證的編舞家林文中、王如萍夫妻入境,只得改編作品成為雙人舞來演出。  

PAR /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唐納倫的《馬克白》 極簡中翻演滔天權欲--英國「與你同行」劇團

英國「與你同行」劇團於三月中至四月上旬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演出的《馬克白》,由該團兩位聯合藝術總監——迪克蘭.唐納倫執導、尼克.奧門羅負責舞台設計,以極簡風格吸引了觀眾的目光。雖然有劇評人認為全劇的極簡風格降低了該劇的戲劇效果,但也讚許男女主角一內斂一外放的詮釋,十分符合佛洛依德認為馬克白與馬克白夫人其實是一體的兩面、貫穿兩者的是同一個意識的剖析。

PAR / 第205期 / 2010年01月號

香港:藝評雜誌生存受阻 《文化現場》面臨停刊危機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資深文化記者籌畫發行的藝評雜誌《文化現場》,雖然雜誌的成績得到藝發局藝評小組認同,認為可考慮接納其申請,但建議上遞至握決定權的藝發局大會時卻不獲通過,雜誌面臨停刊命運。

PAR /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濺血與搖滾,逼視非洲的吶喊

來自非洲的舞團在今年的「舞在八月」大放異彩,非洲大地給予了這些舞者無窮的創作泉源,創造了全然不同於當代西方的舞蹈敘事,絕不容忽視。而來自台灣的孫尚綺這次也躍上「舞在八月」的舞台,演出他得獎的獨舞作品,值得喝采。

PAR / 第205期 / 2010年01月號

巴黎:康寧漢紀念演出 與「不跳舞」世代的對話

巴黎城市劇院去年十二月揭幕的「紀念康寧漢」系列活動,由康寧漢的真正遺作Nearly 902打頭陣,連演十個爆滿場次後,由法國兩位當紅的青中生代編舞家、屬於「不跳舞」世代的波依.夏瑪德與傑宏.貝爾接棒,分別以康寧漢作品為題材,創作《舞蹈五十年》與Cédric Andrieux兩個作品。

PAR /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香港:創意十月聚焦 「絲綢之路藝術節」有看頭!

銳意發展文創產業的香港政府,在十月推出多項活動包括「創意十月」和「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09」。其中「創意十月」將呈獻超過二百項包括音樂、戲劇、舞蹈、展覽、電影和專題藝術節的節目。而其中的「絲綢之路藝術節」甚有看頭,包括音樂大師喜多郎、陝西省歌舞劇院、華裔編舞家沈偉等都將呈現精采作品。

PAR / 第205期 / 2010年01月號

倫敦:找舞者演員解讀男友分手信…這是藝術創作

法國藝術家蘇菲.卡爾以生活行動的記錄為創作核心,目前她的回顧展正在倫敦展出。其中作品Take Care of Yourself中可見到芭蕾舞者以激烈的舞姿、老牌女星珍妮.摩露以朗誦,還有小丑以滑稽的動作來解讀蘇菲前男友X給她的「分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