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
紐約:紐約市歌劇團 淒清景氣中異軍突起
沒有政府「買單」(bail out),美國表演藝術團體在二○○九年可謂是哀鴻遍野,由東到西,由本土到歐巴馬老家夏威夷,樂團歌劇團破產連連。然而這其中也有一個異數,在很多人已經準備寫墓誌銘的時候,竟然一連獻出兩個精采的表演,讓人又重新對其未來產生期待——這就是紐約市歌劇團(New York City Opera)。
PAR /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
香港:活化工廈方案浮現 藝術人憂政府介入反礙發展
香港特首近期在施政報告中提及發展「六大優勢產業」的深化策略,其中即包含了針對活化工廠大廈而設的方案。對於已經開始租用工廠大廈空間以來創作的藝術家們,反而擔心工廈美名的活化是發展地產的幌子,這反令租金上升;加上使用方式更受關注,團隊運用空間的靈活性會受影響,最後可能反而窒礙發展。
PAR /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巴黎:法國「想像藝術節」 世界文化的活櫥窗
由巴黎「世界文化館」舉辦的「想像藝術節」已邁入第十四屆,為期整個三、四月的藝術節,節目琳瑯滿目,包含了音樂、舞蹈、戲劇、儀式與美術展覽。今年主題以記憶、根源、文化認同為軸線,邀請來自中南美洲、歐亞及俄羅斯的十七個表演團隊,包含了來自台灣的三檔演出與一檔展覽。
PAR /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
傳統粵劇開鑼 表演饗宴澎湃登場
每年春天的藝術饗宴——香港藝術節,今年依例將在二月廿五日登場,適逢廣東粵劇在去年底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八和會館「傾館而出」,擔綱開幕的「百年回顧八和鳴」,搬演已經中斷六十年的「例戲配搭正本戲」模式,完整復現原整的粵劇傳統。此外戲劇類的《老舍五則》、《碼頭風雲》,音樂類的古斯塔沃.桑陶拉利亞與薩頂頂,舞蹈的兩大天團荷蘭國家芭蕾舞團與馬林斯基(基洛夫)芭蕾舞團,都是藝術節中的重量級菜色。
PAR /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倫敦:取消小場所演出許可證 以活絡藝術表演
英國研議中的小型展演場所免許可證制度就是呼應活絡的現場演出而萌生的需求,不少藝文人士認為二○○三年制訂的許可證法令太過緊縮,不論是咖啡館、餐廳、唱片行等場所要舉辦現場演出都必須申請許可證。這個制度使得二○○七年的現場演出場次下降了百分之五,因此許多藝文觀眾、運動團體要求觀眾在一百人以下的小場所應該免除許可證的限制。
PAR / 第207期 / 2010年03月號
香港:藝界年度調查報告出爐 用數據說出團隊需求
即將卸任的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茹國烈,任內用心推動的表演藝術業界實況研究,在二月份正式發佈了《香港藝術界年度調查報告2007/08》,藉著對場地與團隊演出的數據分析,反映出藝術界對場地與資源的需求,它的出現無疑令業界對藝術發展的分析和前瞻更有把握。
PAR /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柏林:德國文創產業網站上線 培植服務文化人
二○○七年秋天,德國政府正式頒佈了「聯邦政府文化創意產業策略」,由「經濟科技部」與「文化媒體委員會」共同執行。四月初上線的「聯邦政府文化創意產業策略」官方網站,讓在德國從事文化產業的人士都能更容易找到資源,找到自身的專業領域該找那些特定的單位協助。更重要的是,這個計畫希望能提供有效便捷的資訊,讓更多年輕人走入文化創意產業。
PAR /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紐約:吉爾伯經營走險 大都會歌劇院前途堪慮
自二○○六年上任開始,大都會歌劇院經理吉爾伯以種種措施「改變大都會的文化」,令人印象深刻。但在○九/一○樂季不為金融風暴推出的八個新製作,卻是毀多於讚,令人擔憂吉爾伯與大都會歌劇院的未來前途。
PAR / 第207期 / 2010年03月號
巴黎:布拉德勒舞作 映照碧娜開啟新風景
比利時編舞家亞蘭.布拉德勒日前在巴黎城市劇院推出新作《斷章取義─給碧娜》,是一個承接碧娜.鮑許「舞蹈劇場」精神,且又更往跨步的重要作品。舞中運用極簡的碧娜舞作符號如麥克風、低胸連身長禮服,以人類精神狀態入舞,企圖捕捉是更深層的人類抽象意識狀態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PAR /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上海:「白玉蘭」獎二十年 台北新劇團《原野》首獲大獎
與北京「梅花獎」並稱中國兩大戲劇表演獎的上海「白玉蘭獎」,今年邁入第二十屆,同時獎勵個人成就與團隊成績、觀照傳承也鼓勵創新。今年來自台灣的台北新劇團以新編京劇《原野》榮獲最佳團隊集體獎,成為白玉蘭獎創立以來第一個獲大獎的台灣藝術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