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06期 / 藝@電影

華語電影精銳盡出 伴你迎新賀歲

近年來華語電影風光再起,賀歲春節檔期原都是好萊塢大片或港式嬉鬧賀歲片的天下,今年卻是很不一樣——硬梆梆的台灣在地幫派片、回歸歷史的史詩片、打得淋漓盡致的硬派武打片,多齣吸睛的華語電影上映,伴你度過不一樣的春節!

PAR / 第206期 / 藝@展覽

來自拖鞋的漂流物語

知名台灣原住民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這回個展以「漂流拖鞋」為媒材,三千隻完全是由藝術家撿拾而來的拖鞋構成的裝置在「颱風計畫:消失後的入侵」展覽現場蔓延,拖鞋來自四面八方,訴說著人的記憶與故事……。  

PAR / 第208期 / 藝@書

謎樣蕭邦 傳記解碼

波蘭「鋼琴詩人」蕭邦向來甚受樂迷喜愛,但關於他的傳記卻實在不多,以致他的生平頗為令人感到霧裡看花。亞當.查莫斯基所寫的《為了藝術 為了愛—蕭邦》,則透過許多波蘭文材料的整理,呈現了少年蕭邦的生活,也呈現了他對其他作曲家的看法,進而提點了塑造蕭邦獨特風格的要素。

PAR / 第209期 / 藝妙人物事

陸弈靜 咖啡與演戲之必然與偶然

她本來只是個咖啡人,開了好多年咖啡店,導演蔡明亮是她店裡的常客,她才因此接觸演戲,從客串洗頭婦人,一路演到影后——陸弈靜,這回還要走入劇場上台演出,在導演鴻鴻的《跳舞吧!胖女孩》演出一名無法戒煙、卻要擔任戒煙大使、到處散播愛的種子的中年女子。

PAR / 第208期 / 藝@CD

跨界跨世紀的蕭邦魂

今年,二○一○年蕭邦熱翻了!媒體關注話題、書籍出版、音樂會曲目、甚至是唱片發行,全都湊上了這位「鋼琴詩人」兩百歲生日的世紀紀念年。相較之下,還真令人為同樣是兩百歲生日、同樣留有不少鋼琴曲經典的舒曼叫屈。市場反應的冷熱懸殊,也隱然說明二十一世紀的鋼琴前哨戰,蕭邦大獲全勝!

PAR / 第207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捷克人文與歷史的結晶體—布拉格國家劇院

早在一八四九年國族復興運動期間,捷克人就決定要興建一家屬於自己的國家劇院。奧地利哈布斯王朝拒絕提供興建資金,更激發了捷克人的民族意識。國家劇院的興建動員了整個捷克民族,大量的募款從各地湧入。國家劇院於一八八一年落成,不過一場祝融之災,將全民心血化為灰燼。幸好大量的捐款隨後補上,新的國家劇院很快地重建完成,於一八八三年重新開幕。如果您有機會到國家劇院看戲,在鏡框大幕的拱門上,會看到上面鑲Národ Sobě兩個大字,意思是「我們國家/民族給自己的禮物」。

PAR / 第208期 / 藝@電影

電影為翼 開展奇幻之旅

春季到來,大地回暖,看電影的慾望也甦醒了。金馬奇幻影展正好提供大家一個舞台,《洛基恐怖秀》、《異形奇花》之類的經典與新片《蝕》、《夢遊交易所》等,將陪著你的想像力起飛。

PAR / 第208期 / 藝@展覽

張才的攝像人生 直覺照映的意象地圖

前輩攝影家張才被譽為台北攝影界的「三劍客」之一,作品向以動感與戲劇性的張力,直陳的情感打動人心。這次北美館的「意象地圖:張才攝影紀念展」,將以兩百餘件黑白攝影完整呈現張才一生的「意象地圖」,現場也展出攝影家所用的萊卡相機、收底片用的茶葉罐、日常生活照及珍貴的原始印樣等,讓人一次看到張才的生命軌跡。

PAR / 第207期 / 藝@書

回顧二○○九 不能錯過的華文小說

近幾年,往翻譯小說一面倒的文學書市,在二○○九年有了華文新勢力。因為華文老作家、新作家皆有新作品面世,且題材各異,如畢飛宇、黎紫書、梁文道。而台灣作家也獻上佳作,沉潛十年的蔡素芬、新生代的家甘耀明,皆展現亮眼成績。

PAR / 第207期 / 藝@CD

吉他相伴 靜享浪漫夜晚

吉他由於音色柔和細緻、風格變化多樣,不但是大眾喜愛的樂器,也是音樂家們喜歡合作的對象。《夜間咖啡館》與《那不勒斯藍色夜》這兩張專輯,就恰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與吉他的搭配。曲風帶有世界各地的意象外,浪漫甜美的樂音,共同吐露著靜謐、閃耀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