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05期 / 一本藝術經
阮淑祥 擁抱藝術人生,播散藝術熱力
“The Joy of Art is the joy forever ! ”對台灣大哥大基金會秘書長阮淑祥而言,詩人濟慈的這句話,恰恰道出了藝術在她心目中的角色與分量。從跳舞、編舞、聲樂、演戲、導戲、寫詩、攝影,只要是和藝術沾得上邊的活動,她都顯得興致勃勃。談到藝術,阮淑祥謙稱自己只是個愛玩又大膽的「素人」,然而隨著台灣大哥大戶外音樂會五年來的經驗累積,這位「素人」也開始擁有自己的一本藝術經……。
PAR / 第205期 / 藝@書
藝術作為社會戰鬥
近日出版的兩本藝術家傳記,讓世人在關注其作品之外,更能貼近其創作靈魂。安藤忠雄的《建築家安藤忠雄》,說出目前已成建築時尚的清水混凝土工法,原來表達的是與時尚潮流無關、意欲保留「時間累積的富饒」的企圖;而蔡國強自述傳記《我是這樣想的》,則更見其作品的震撼炫奇之下,他的關懷與企圖。
PAR / 第202期 / 藝@書
他們選擇衝撞世界的方式
百無聊賴的世界,他們如何突破與衝撞?台灣新世代設計人聶永真的作品,被詹偉雄讚為「有一種穿透時代的透明感」,作品集《Re:沒有代表作》設計素樸,用最柔性挑釁的方式,讓讀者進入他從七年來累積的設計精髓與要意。而日本街拍大師森山大道,以強烈黑白照片風格,表現都市人孤獨冷漠但又契求與人建立聯繫的心情,《犬的記憶》是他代表性自傳書籍之一,以影像與文字表現他的強沛生命力。
PAR / 第202期 / 藝@CD
傾聽,漫遊村上春樹的古典異境
不管在日本或台灣,都有廣大書迷的村上春樹,近期出版了暌違已久的長篇小說《1Q84》,再度掀起「村上熱潮」。而他書中提到的樂曲,竟也因此翻紅大賣,可見村上的影響力。但也有唱片公司貼心把村上書中羅列的各式古典曲目蒐集出版,並標註出該曲在村上作品中的出處,讓書迷可以一邊聆賞音樂,一邊踏入村上的小說世界。
PAR / 第205期 / 藝@CD
回首過往的未來
繼貝多芬全集之後,席夫又在ECM New Sereies端出驚喜之作——巴赫的六首組曲(Six Partitas)。這部作品除了有如建築工法般的樂曲結構外,巴赫以歐洲各國風格的舞曲串聯一套組曲,其廣大的文化觀令後人感到敬佩。在這張錄音中,席夫依照各組曲的音樂性,顛覆了巴赫原本各組曲的順序,將巴赫的原順序以「從中心向外擴張」的方式排列,令人不得不對當代的席夫與遠方的巴赫兩人之間的交流感到讚嘆。
PAR / 第205期 / 藝@電影
初生之犢與沈辣老薑的創意狂飆
年輕導演沒有包袱,充滿原創,再加上初生之犢不畏虎般地闖蕩,所有大導演的早年作品,幾乎都包含著他成名之後作品的元素與原型。而資深導演,到了一定歲數之後,也有著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隨性,有如陳年佳釀的小品,或是迴光反照般驚世駭俗的作品。
PAR / 第202期 / 藝@電影
「藝霞」再度起舞,就在女性影展
第十六屆的女性影展將在十月中旬展開,今年除了有導演專題「黑珍珠─焦點影人:茱莉.黛許」介紹這位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黑人女導演的六部片外,閉幕片是薛常慧導演的《藝霞年代》,則是述說有「台灣寶塚」美稱的藝霞歌舞團故事,珍貴的影像與訪談,重現了這一段被遺忘的舞台歷史。
PAR / 第205期 / 藝@展覽
聚焦亞洲「觀點」
刻正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的「亞洲藝術雙年展」,以「觀點與『觀』點」為題,邀請的藝術家涵蓋甚廣,除了台灣熟悉的日、韓、中國、澳洲、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另有俄羅斯、孟加拉、巴基斯坦、中亞的塔吉克,西亞的伊朗、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等較陌生的當代藝術表現。仔細觀賞,也能從這大拜拜式的展覽中看出趣味。
PAR / 第204期 / 一本藝術經
張經緯 從音樂人生到電影人生
以《K. J.音樂人生》一舉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與「最佳音效」三項的香港紀錄片導演張經緯,在六年期間陸續觀察記錄了香港小鋼琴家黃家正的成長,用鏡頭說出這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其實張經緯也曾有自己的「音樂人生」,學了廿六年的大提琴,也曾擔任香港小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但他終於還是在電影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
PAR / 第202期 / 藝@展覽
與非洲當代藝術的初次「邂逅」
「夏可喜當代藝術中心」自八月底開始策劃一檔「邂逅:非洲當代藝術展」,引介六位當今在國際藝壇受到矚目的非洲當代藝術家作品,展品包括攝影、裝置、複合媒材等類型,是國內難得一見的非洲當代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