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52期 / 藝@電影

自編自導 風格更鮮明

阿莫多瓦、奉俊昊、伍迪.艾倫、三谷幸喜和諾亞.鮑姆巴赫,有什麼共同點?他們都擅長自編自導,一條鞭地創作出風格鮮明的作品。十二月他們各自端出精采影片,影迷有福了。

PAR / 第252期 / 藝@書

教父,有時只是做了「多餘」的事情

被譽為「低音管教父」的徐家駒與「豎琴教父」的李武男,在成為「教父」的路途上,其實都做了很多外人不解、付出與回收不成正比的「傻事」,但他們努力的領域,或許沒有明星的光環,也沒有聚光燈的亮麗,但缺少了這些「多餘」,不圓滿的不僅是舞台上的樂團,還有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

PAR / 第252期 / 藝@CD

唱唱唱,動人又動心的美聲傳承

美好的歌聲,總是能讓人達到超越的境界!什麼樣的美聲?可以讓你忘記現實的種種煩惱呢?拉脫維亞次女高音嘉蘭莎、義大利男高音波伽利,「永遠的High C歌王」帕華洛帝,可以證明什麼樣是美聲會令人一聽難忘,永銘內心。

PAR / 第251期 / 藝文人生

那個不是CHINA的《china》

在《CHINA》小說中,我曾說過,在書寫中,我是魏翰,我亦是馬蓮與馬新,我也是乾隆,所以,我也是瓷,我也是玉。我的意思是我試圖化身他們。現在,我覺得,是黎煥雄要化身他們了。而每一名演員看起來都那麼像,彷彿,他們一直是他們。

PAR / 第251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凝視歷史,檢視生命

地點:國家音樂廳一樓大廳 時間:二○一三年八月十六日

PAR / 第251期 / 這樣過日子

張曉雄 五感樂活

客人踏進張曉雄家門,聽到的第一句問候通常是「我家不好找吧?」喜歡清幽環境,不想推開門窗就看到鄰居在做什麼,張曉雄在北藝大後山上找到了現在的居所,對面是基督學院,遠眺則是觀音山群,「往窗外一看,兩個信仰就這樣接在一起了。」他笑說。 「朋友常說我很極端,不是一直在家宅,就是一直在飛。」家人都還在澳洲,加上不定期的交流或講座,出國是家常便飯,回來除了排練上課,幾乎都待在家裡,「有時候早上有課,晚上排練,中間的空檔我還是會回家休息。」 打通原本的主臥室,客廳甚至比某些排練場還來得大,全都是古意盎然的原木傢俱,其中點綴幾朵百合或蘭花。採訪這天,才剛認識沒寒暄幾句,他便問起吃飽了沒?要來碗麵嗎?光是看舞者在料理台上切菜下油起鍋擺盤,手法步伐如同一場即興舞作,當然不客氣地回答來一碗吧。他走進廚房,指指桌邊說他做菜只需要這三罐,醬油、鹽、醋,有時候加一點自製雞油,幾顆辣椒。邊說邊做,不出十分鐘,我手上多了碗雪菜肉絲麵,坐在客廳長椅一邊喝茶,一邊聊起他的平日生活。

PAR / 第251期 / 幕後群像

傳達製作概念 留下舞台風景 劇照師陳長志

一張概念獨特的演出DM,吸引觀眾走進劇場;豐富多樣的演出劇照,讓人回味再三——這都要歸功於劇照師的藝術創意與紀實工作。與表演藝術團隊合作密切的陳長志表示,在拍攝宣傳劇照時,他是「提供想法,幫助製作宣傳」,會在顧及演出本身創作概念的前提下,丟出不同的拍攝主題;而在演出現場的劇照拍攝上,他特別在意三個層次:職業倫理、滿足不同工作者的需求,以及自己身為攝影師的創造性。

PAR / 第251期 / 藝@展覽

墜落之聲 通往生命邊境

「迫聲音」特展來自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的策劃,透過「形、音、像」這三項元素,從物體、身體、水流、浸溺、失重等路徑,詮釋墜落心理,為觀眾勾勒出失重、滿溢、靜止甚而消失的生命情境。

PAR / 第251期 / 藝@電影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金馬影展搶先看

明年的奧斯卡外語片,你可能今年就可以在金馬國際影展看到了!透過邀請各國代表角逐奧斯卡外語片的電影,我們可以看到當年度該國的年度佳作,今年不少應邀放映的代表影片,都已有大獎加持,你可以看看你心中的愛片,是不是具備奧斯卡得獎相!

PAR / 第251期 / 藝@書

芭蕾故事串成的解謎之書

芭蕾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為何動作位置規矩繁多,服裝如此華麗?《阿波羅的天使—芭蕾藝術五百年》依循歷史脈絡,藉由許多故事、軼事、細節來介紹芭蕾的起源和流變,流暢的故事敘述,讓人把一知半解的芭蕾知識串接起來,可說是芭蕾的「解謎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