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56期 / 藝@CD

用音符的色彩 描繪靜謐的光影

跳脫擊樂那種以多樣樂器營造繽紛多彩的印象,那娜擊樂二重奏的《謐光》專輯溫柔又婉轉的姿態反而更舒服、愉悅,而且耐聽。從台灣、巴黎到世界各地,集結巴洛克、浪漫與現代,藉由這張專輯,兩個女生跨越藩籬、凝聚精華,用音符的色彩將光的美景,成功地做了另番詮釋。

PAR / 第255期 / 藝文人生

她寫作,因為她不想自殺

關於孤獨,她說,她終生一個人寫作,有時有人陪伴,有時沒有人陪伴,她和每個人都一樣,一路把孤獨掩藏到底。原來,她是這麼活下去的。原來她這麼活了一生。

PAR / 第255期 / 劇場快門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紅舞鞋》排練

攝影:陳又維 時間:二○一三年十月卅一日 地點:宜蘭演藝廳

PAR / 第255期 / 幕後群像

難題永遠都在,重要的是改變心境 影像設計王奕盛

在「影像設計」這塊對於大多數台灣劇場人來說尚屬陌生的領域中,儘管前輩無法提供什麼技術上的幫助,卻願意給予時間讓王奕盛慢慢嘗試,有時他們看似無關的意見,也帶來不少解決問題的靈感。一手攤開過去曾參與的影像設計,從傳統戲曲到大型晚會,不同的演出形式都有著不同的切入點,但最終,還是要回到「人」本身。

PAR / 第255期 / 藝@展覽

玩文弄字 與西方世界對話

徐冰是在國際間享有知名度的中國藝術家,但多數作品尚未在台灣展出過,大眾是透過報章雜誌的引介熟知。六十歲前夕,北美館為徐冰策劃生平第一次大型回顧展,廿二組件展品梳理四十年創作歷程,包括《天書》、《鬼打牆》等巨型裝置代表作,一窺他「玩弄」文字,與環境、藝術對話的格局。

PAR / 第255期 / 藝@電影

專業演員加持 學生作品也亮眼

今年金穗獎入圍影展共有五十四部影片,一般作品類有廿五部,學生作品有廿九部,各分為劇情、紀錄、動畫、實驗四類,加上有許多專業演員助陣,成績相當亮麗。

PAR / 第255期 / 藝@書

一趟敲叩生命的探尋之旅 《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書摘

「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廿年來,多次進出印度,那些體悟也轉化成優人神鼓的創作靈感。印度,對某些人來說是聖土,一次又一次的印度行旅,對黃誌群來說,就是生命的精神糧食了。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內在自我的探尋。表演和靜坐時的境界一致,都是「活在當下」。

PAR / 第255期 / 藝@書

走吧,走吧!直到自己變成街道,變成路

右手寫書,左手教書的吳明益,以《浮光》一書,爬梳攝影史並書寫個人影像史。書中以「正片」、「負片」的結構方式將兩者並陳,互相滲透與對話。他透過「負片」的人文抒懷,也將自己揉進了「正片」的脈絡之中。這是《浮光》最吸引人之處,看一名創作者如何誠懇面對媒材、面對自己與拍攝對象。

PAR / 第255期 / 藝@CD

安可,再多來幾次!

欣賞完精采的音樂會之後,人人都期待如「甜點」般的安可曲。如今貼心的演奏家已經將它們完整打包,讓樂迷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將安可曲目通通帶回家。法國鋼琴家薩洛挑選了知名的巴洛克曲目;小提琴家希拉蕊.韓甚至廣徵安可曲目,親自挑選錄製。

PAR / 第254期 / 藝文人生

藝術家到底在做什麼?

在這「文創」兩字當道的時代,藝術家比任何時代都更卑微,因為在我們這個所謂的文創社會,藝術家不但要懂得經營自己,更要懂得如何提案子申請補助,而提案的文案有一定的寫法,一定的社會觀或文創邏輯,藝術家可能窮盡一生也不會寫那種文案,就譬如我自己就不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