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57期 / 藝@電影
魔幻嘉年華 感官的奇妙享受
吸引人又變化多端的神秘魔幻力量,始終牽引著人們的好奇心,五月起上映的多部電影,在古今穿越、神秘力量、內在人性的多種變化下,帶給人們魔幻般的神奇感受。另外,今年二月才拿下柏林銀熊獎的法國新浪潮導演亞倫.雷奈,於三月一日辭世,享年九十一歲;「記憶的迷宮──經典.雷奈 回顧展」,彙集大師包括長片、短片、紀錄片等類型作品,可一探導演開創與實驗許多電影的可能性。
PAR / 第257期 / 藝@書
M如盲腸般的一九八四 《遺憾先生遺憾的包裹掉進遺憾的海裡—黎煥雄劇場文集》書摘
M的一九八四記憶,如他中年之後惡劣睡眠裡的人事雜沓之夢,M也許只想記得那年中秋節的前一晚,他與父親母親一起登上剛完成灌漿工程的家屋頂樓灑水,山影寂靜,幸福的堅毅憧憬與幽微的憂傷並存,在未知未來之前,那時,M和他的家人非常沉默。
PAR / 第257期 / 藝@書
直面現實的空間實踐
人作為空間的主體,空間如何反映人的內在與需求?主體如何形塑空間?城市風景如何詮釋出多重文化議題?面對混亂,現代性的力量為何加以排除?畢恆達新作《空間就是想像力》聚焦方法與實作,穿插大量案例,以輕鬆幽默的方法帶領讀者重新認識生活空間,提點讀者:「每個空間都是為了人而存在,從觀察、體驗、詮釋中,進一步理解如何改造空間,讓空間適應我們生活的樣態。」
PAR / 第257期 / 藝@CD
跨界三美 音樂風景炫目迷人
廿一世紀的音樂品味原本就非常多元包容,跨界音樂更是當今的主流。台灣鋼琴家林佳靜演奏爵士樂奔放恣意,另人驚豔!美國跨界小提琴女神卡洛琳以古典手法拉奏耳熟能詳的電影配樂,曲曲動聽。丹麥創作美聲天后席絲.史東不但跨界古典與爵士,更在作曲與演唱之間恣意遊走。
PAR / 第256期 / 藝文人生
真是幸福之葉!
台灣烏龍茶不但有過風華,也有一段繁複可觀的身世。在日據時代改種紅茶,後來又有了白毫烏龍茶,七十年代經濟開始起飛,很多茶農又悉心種起高山烏龍茶,乃至白毫烏龍茶,那時茶工業再度繁華,台灣烏龍茶真的好喝,時至今日,台灣茶葉文化已再度步上多元興盛時代,簡直可謂茶文化的文藝復興!
PAR / 第256期 / 劇場快門
演出前的加油集氣
攝影:陳長志 時間:二○一三年十一月九日 地點:澳門
PAR / 第256期 / 幕後群像
為機械裝置注入靈魂 科技藝術家王仲堃
動力藝術,簡單地說就是會運動的造型藝術。科技藝術家王仲堃從小喜歡拆解器具,研究聲音,將之拼貼後再重製成另一種可能。他的工作室如同科學家或發明家的實驗室,擺滿五金工具、機械元件,他在裡面玩得不亦樂乎。王仲堃藉由摸索、嘗試尖端技術和工具的應用方式,尋找未來的藝術表現形式與題材。
PAR / 第256期 / 藝@展覽
造音不死 探索台灣戰後聲響文化
自盧梭羅的《噪音宣言》發表以來,越來越多非傳統定義下的聲音被納入藝術領域之中,而台灣對聲響文化的理解與定義也在改變。長期投入與建置台灣聲響文化資料庫的立方計劃空間策劃「造音翻土」展,拉出戰後迄今六十年的時空軌跡,與台灣的流行文化、藝術創作相對應,除了呈顯聲音本土化的歷程,更讓觀者思考了聲音與自我、生活的互動,遠比想像中的深層。
PAR / 第256期 / 藝@電影
金馬奇幻影展 經典加持瘋狂不斷
叫好又叫座的金馬奇幻影展今年滿五歲了!除了許多重量級導演的影片值得再三回味外,充滿奇幻、情愛、異國風味的電影佳作,將挑戰影迷的想像力極限,打造繽紛奇幻的電影樂園。
PAR / 第256期 / 藝@書
極端、充滿符號,來自芭蕾星星的你
「這本書就像是我所建構的芭蕾星球,我就是這個星球的藝術總監兼長期觀察家。」芭蕾群陰以信手拈來的流暢線條,直白畫出芭蕾的「暗黑世界」,揭露光鮮亮麗的舞台背後,芭蕾舞伶的真實生活,犀利不失幽默,搭配俐落的文字,精準又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