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63期 / 藝@電影

舞台藝術的電影饗宴

一年一度的金馬盛會又將登場,來自世界各地的超過兩百部影片中,也有不少主題或人物與表演藝術相關,如讓我們看到廿世紀傳奇芭蕾伶娜的《芭蕾繆斯傳奇》,李思源將父親李國修劇作搬上銀幕的《極光之愛》,改編自經典舞台劇的《酣歌暢愛》、《時下暴力》、《愛德華二世》……

PAR / 第263期 / 藝@書

一把銳利的解剖刀是怎麼製成的?

麥可.漢內克這位擅長呈現「當代暴力」的奧地利導演,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何可以用如此冷斂的鏡頭,呈現令人無法直視的暴力?在訪談錄《漢內克談漢內克》中,他和善而不失率直地從童年生活一路談到已完成的廿四部影視作品,讓影迷知道麥可.漢內克這把銳利的解剖刀,是如何練成。

PAR / 第263期 / 藝@CD

廿世紀的權威 詮釋廿世紀的經典

身為廿世紀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布列茲另一個最令人注目的身分就是縱橫國際樂壇的指揮家,忠於作曲家在樂譜上傳達的意念,也是他身為一個作曲家兼指揮家的堅持。在樂界,他以詮釋廿世紀經典聞名,而這套錄音全集,收藏了布列茲廿世紀經典的經典詮釋,對於想要認識廿世紀具代表性作曲家作品的愛樂者,布列茲令人豁然開朗的演繹,相信會是一個最佳的入門寶典。

PAR / 第262期 / 藝文人生

姬蘭時代落幕了

關於和紐瑞耶夫的往事,姬蘭至今提到時,仍會哽咽。她說她那時年少,頑固又不經事,而紐瑞耶夫也不好相處,紐瑞耶夫選她合跳時,她並不是很有信心,但是紐瑞耶夫發掘了她的才華,和他合舞,讓她知道如何投入情感,紐瑞耶夫無論何時,眼睛總是深情地注視著她,使她無所遁逃。

PAR / 第262期 / 劇場快門

二○一四年「1+1雙舞作」之周先生與舞者們 《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的人》幕後

攝影:陳長志 時間:二○一四年五月八日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舞台

PAR / 第262期 / 這樣過日子

廖瓊枝 拭淚之後繼續挑戰

秋老虎發威,燠熱的台北午後,蒸騰的熱氣讓人眼皮沉重。推開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大門,萎靡的神經被一聲聲的悽悽慘慘給喚醒。 「念念不忘袂吃睏,為伊英台失神魂,全身無力站袂穩,三頓粥飯無愛吞……」《山伯英台》梁山伯病中的唱詞,愛情無望的悲嘆,酸到人的骨子裡。 這聲音出自歌仔戲界最會哭的女人、「第一苦旦」廖瓊枝。為了九月下旬在北投舉辦的「台灣月琴民謠祭」最後一場活動,正在練唱,雖然,角色身分由旦角轉為生角,招牌的哭腔催淚依舊。 二○○九年,廖瓊枝以《陶侃賢母》封箱演出,揮別歌仔戲舞台。五年來,可沒過著閒適的退休生活,七十九高齡的她,每天開著車奔波趕場,教學、演講、開會、為學生排戲、整理劇本;十月,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更首度跨入小劇場,參與法國編導法布里斯.度比(Fabrice Dupuy)劇作《殘酷日誌》演出。 即使日前下車時不慎踩空,左腳腳掌裂開,腳上還穿著厚重的護具,行走不便,廖瓊枝咬著牙,一跛一跛趕場,大家心疼不已,要廖瓊枝休息一陣子,她卻說,從小阿媽就教誨:「答應別人的事,就親像頭殼斬落來。」瞻前顧後,肩上的擔子一個都不肯放下。 廖瓊枝的後輩學生都清楚,廖老師個性倔強,總是委屈求全,承受不了時,躲在角落哭一哭,眼淚擦乾,繼續做下去。 廖瓊枝笑說,她對自己也不太了解,踢到鐵板,被人誤會,就想為什麼還要做,不如退出藝界。但哭一哭發洩一下情緒,事情過了,又想找事來做。 「我從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女,如今受到大家的肯定,這不是金錢買得到的。這呢多歲還能為社會服務,人生的路愈走愈甜,趁著身體還能動,要為歌仔戲多做點事。」

PAR / 第262期 / 藝妙人物事

「黃人靈歌」創作者 駱維道 自比「乞丐」傳播音樂之道

因為從小接受教會音樂薰陶、與堅實的基督信仰,駱維道牧師從在台南神學院就讀時,就萌生了要創作台灣式聖歌的念頭。他將原住民音樂、台灣民謠等元素編採入樂,打造「黃人靈歌」,他說:「我要做的跟別人不一樣,就是上帝透過台灣人的藝術來表達『基督的道也能進入黃人身體』,在台灣表達這樣的藝術。」

PAR / 第262期 / 藝@展覽

在美術館,與蔡明亮一起郊遊

蔡明亮的電影《郊遊》,不上電影院線,直接選在美術館「展出」,因為美術館是他思考電影藝術的另一個起點。在北師美術館舉行的「來美術館郊遊─蔡明亮大展」中,有完整版每日定時播放,也有拆成片段的短片,在美術館內的牆面和角落播放,讓觀者自由自在觀看,二樓展場更以來自自然的枯枝散葉布置出廢墟劇場的情境,影像兀自在廢墟中閃爍……

PAR / 第262期 / 藝@電影

藝術人生的真實與再現

原本的紀錄片雙年展,從今年起改為每年舉辦,讓大家年年都可看到秀異的國內外紀錄片作品。今年參展影片中也有幾部與表演藝術相關之作,如陳芯宜的《行者》、李凝的《膠帶》、黃明川的《一個女藝術家之死》等,展現藝術家的人生與創作。

PAR / 第262期 / 藝@書

以畫說禪 心自在

認為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禪子」,林谷芳參禪悟禪,「禪者」之稱名實相符。新作《諸相非相——畫禪(二)》延續前作從畫中談禪,畫的好壞不是重點,最主要的是以一個禪家的角度,提出畫中相關的公案,也就是「以畫說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