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73期 / 專欄 Viewfinder

殺時間的手

「我是歌手」和「幪面歌王」異曲同工,都是把歌手的「際遇」放在潛文本裡,從而進行各種與觀眾的眉來眼去:今非昔比,懷才不遇,強弩之末,東山復出。總之,就是不會,也不會是陳奕迅和王菲。這樣的心理當籌碼,觀眾能不如入賭場,看別人以名聲下注,故此覺得時光飛逝,又一集,又一季?

PAR / 第273期 / 專題

我的影集時光

你是重度影集迷嗎? 你會為了追影集廢寢忘食嗎? 由於網際網路的發達,我們幾乎可以零時差地同步收看來自世界各國的最新影集。 根據Daily View網路溫度計的大數據分析,宅在家看影集是上班族主要休閒娛樂第二名,僅次於上KTV高歌。 歷久不衰的日劇、引領熱潮的韓劇、後來居上的美劇,各有什麼吸引人的魅力?我們邀來三位影集達人一一剖析。 看影集除了看熱鬧,也能看出門道?三位劇場工作者告訴你,他們從影集學到的事。

PAR / 第273期 / 藝@展覽

以身體書寫的激進力量

什麼是行為藝術?這個在台灣藝壇向來屬於非主流的門類,觀眾可以透過近期高雄市立美術館的「以身作則:身體行為藝術」特展,而有機會得到進一步認識。展覽以「行為藝術教母」阿布拉莫維奇為中心,延伸自一九六○年代以降的國際行為藝術創作,並對照台灣的行為藝術發展,共展出卅九位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及文件,揭櫫半世紀以來,藝術家如何透過身體書寫產生更激進的行動力量。

PAR / 第273期 / 藝@電影

華語紀錄片 兩岸各展千秋

在台灣,紀錄片成為院線電影的另類賣點,在中國,卻是在官方關注下難以露出。透過九月的「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我們有機會看到兩岸不同的紀錄片關懷與觀點,雖都切入社會議題,但展現出來的況味卻各有千秋……

PAR / 第273期 / 藝@書

因為孤獨的緣故

每個人都有兩張臉,一張明亮的,一張黝暗的。光與暗同在,脆弱與勇敢因而合為一義。姚尚德寫的這本《小丑不流淚》,記錄了一趟跨越巴黎、廣西、樹林及其他城鎮的經年壯遊,一路橫涉孩童與成年、自我與他人的內在成長之旅,也記錄了藝術與生命如何互映的片刻光影。

PAR / 第273期 / 藝@CD

重新認識莫札特的三個面向

莫札特的音樂,很多人從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聽了,但流暢悅耳的莫札特音樂聽多了,是不是也會有點膩?但經過歲月歷練,卻又能聽到一些不同以往的感觸,這裡透過三張專輯,讓我們重新認識「小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