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71期 / 專欄 Viewfinder

肉是小的鮮,味是RAW的好

亦舒早已寫過:「他必須要站在陽光下,他的地盤,推著水果,移植在任何其他地方都不行的……阿慶的眼睛離開了陽光便有鈍色……」必須是單純的「路人甲」,賣西瓜的阿慶才能成為女性視覺下的慾望投射物。不謀而合的,與電視節目中消防員被女主持人青睞的原因一樣,「小鮮肉」味美其實不是因為鮮,而是,原始。象徵未經修飾、渾然天成的「真男人」。

PAR / 第271期 / 專題

音樂蟲兒好洗腦!!

你一定有過這種經驗! 無意間聽了一首歌,覺得還蠻順耳,重覆個幾遍後,很快就琅琅上口。 但接下來才是惡夢的開始。 魂縈夢牽的旋律不知怎的占據了整個腦袋,還占據了電視節目、街上的店家、公園裡運動的阿公阿嬤、健身房的有氧舞蹈、甚至樓下小學的大會操。 空氣中的江南Style、小雞嗶嗶嗶、冰雪奇緣、小蘋果…… 不但原曲重現,還有kuso改編再來啃噬我們的耳朵。 於是你會說——我中了一種毒,一種忍不住唱同一個旋律的毒。 它像是耳蟲一樣在耳邊終日唱個不停,又像是腦袋裡有個bug找不到方法消除。 就當你以為古典音樂比較安全時,不料巴赫、貝多芬、莫札特的洗腦更加嚴重。 直到,另一首歌曲又流行起來, 旋律的進攻、逆襲和解毒的輪迴洗牌,又自動重新再來。 最後我們只能說, 每一段時間都有音樂蟲兒來洗腦, 幸好,蟲兒也讓我們的生活增色不少。

PAR / 第271期 / 藝@展覽

當我們一同參與藝術

旅美藝術家李明維的個展「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正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擅於從個人微小的生活經驗出發創作的他,展場平實一如日常家居,那「藝術」在哪裡?其實李明維是透過吃飯、睡覺、寫信、縫補等生活日常,結合當地文化與東方人的背景,擴展成互動性的空間裝置,邀請觀者參與,而這層「關係」,則讓人回省自身……

PAR / 第271期 / 藝@電影

台前幕後 一次讓你看個夠

朝生暮死的舞台歲月,璀璨光鮮的台上幕前,與辛苦無人知的台下幕後,其實是一體兩面,而電影總是能讓我們穿梭於斯,換一種角度,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這個月我們可以看到有著百老匯水準的日本大型舞台劇現場魅力;可以看到A片拍片現場卻有著精采絕倫的獨幕劇呈現,還有以交響曲目帶出的管絃樂團人生,還有電影演員的人生挑戰,以及養眼的舞棍麥克!

PAR / 第271期 / 藝@書

當我們討論文創

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梳理其文創脈絡的第二本書《文創大觀2:台灣品牌來時路》,著重帶領讀者追溯概念形成與實際執行的過程。從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一手鍛造「時尚法國」品牌形象的經驗,回返台灣學習實踐的可能;除了論述,她也分別從空間、服務、產品方面,一一細數實際的文創產業經驗,讓人看到新概念進入實作上的眉角與挑戰,同時,也看見無限的可能性。

PAR / 第271期 / 藝@CD

天使愛唱歌 小耳朵愛聽歌

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相信「音樂」對孩子的薰陶力量,所以各種「胎教音樂」、「親子音樂」的專輯,可說是唱片市場的大宗之一。最近可見的兩張專輯:北京天使合唱團的《東方天使之音》,與專為幼兒設計的《小耳朵 小古典》,一是聽兒童唱,一是讓娃娃聽,適合親子共賞,更添天倫之樂喔!

PAR / 第166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張贊桃 以劇場為家,襯光影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