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85期 / 專題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劇場夢
戲劇的發生,不完全在表演場館,現在更多的是走入「民間」的演出,不管是臺北藝穗節、超親密小戲節以廟堂、咖啡店、書店、酒吧、設計公司、會議中心、棄用醫院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空間,打開觀眾看戲「視」界,或是密室脫逃設計團隊用心規劃、設計情境故事與空間,讓你進入密室,脫逃後還想再回……空間,不再是看戲的限制,而是無邊擴展的可能……
PAR / 第285期 / 藝@展覽
謎樣的寫真
法國攝影史學者米榭勒.費佐策畫的「看穿 每張照片都是一個謎」,展出一八五五年至一九七四年間的照片,這些古董照片各異其趣,內容古怪難解,但展出的目的並非作為時代的反映、歷史事件的實錄、新聞報導的視角,也非傳達自然景致、異國情調,更不是為了突顯某類攝影藝術的美學理念,而是從這批原本被遺落在歷史洪流裡的奇特影像,闡釋「觀看影像的方法」,貼近攝影的本質。
PAR / 第285期 / 藝@電影
電影院裡的劇場Live
每次看本刊倫敦特派報導英國國家劇院又出了什麼大明星主演的鉅作,總是扼腕自己阮囊羞澀,不能親至現場躬逢其盛的戲迷們,現在,透過NT Live系列的影院放映,也能體會在倫敦看戲的快樂。繼第一季的莎劇系列,第二季也推出四檔大明星加持的製作,讓你看好戲只要買戲票不用買機票,戲迷人生好live!
PAR / 第285期 / 藝@CD
跟上莎翁四百年祭 十四行詩入樂來
今年是莎翁逝世四百年紀念,除了搬演其戲劇、或其戲劇改編而成的各種藝術演出,作曲家洛福斯.溫萊特從莎翁的十四行詩入手,編織入樂,也是別具特色。這張專輯只選了莎翁九首詩,但卻有十六軌,因為不少是朗誦後才再入樂,一樣呈現了非凡的戲劇張力。
PAR / 第285期 / 藝@書
繁花盛景背後 夢工廠的經營奧秘
如夢似幻的閃亮舞台,從素人到首席明星的步步旅程,忠心不貳的鐵桿粉絲……這一切,打造了寶塚歌劇團的夢幻世界,而這背後的經營帷幄,到底藏著什麼奧秘?透過森下信雄的《寶塚的經營美學》,帶領讀者一窺造夢工廠的內部運作,更藉此進一步了解日本的文化現象。
PAR / 第284期 / 專欄 Viewfinder
到電影院看舞台劇
生氣,是劇場和電影院在氛圍上的分野之一。基於舞台上是真人,生氣的意思便複雜許多,譬如不在預期之內的錯誤,然後是補救的各師各法。在銀幕上看戲劇少掉的,就是這方面的刺激——如果不是Live,剪接的工序自然去蕪存菁,但要讓舞台劇的生氣被顯現在映畫裡,它就有了另一個要求,叫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