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93期 / 專題
國家戲劇院 「戲台咖」 體驗劇場生活 從這裡開始
國家戲劇院的大整修,讓民眾最有感的革新,不是舞台地板更新或自動懸吊系統引進,而是將一樓地面層原來的商店區打掉重練,重新規劃展現的「戲台咖」。劇場人出身的設計團隊,融合前台、側台、後台的空間概念,以劇場人、觀眾的實用角度出發,讓民眾在此體驗「劇場生活」,也植育培養屬於台灣的看戲文化。
PAR / 第293期 / 藝@展覽
改變視角 將瞬間化為無限循環的永恆
錄像藝術家陳萬仁這次的最新個展「旋轉世界的靜止點」,透過視角的改變,將過去平移的視點改為高空俯瞰,推出兩件新作《旋轉世界》與《深邃而璀璨的憂鬱》。著迷於「重複」主題的他,無論是影像內容或影像播放的重複,當把重複推向極致,反而揭示一種特殊的幽默感,甚至帶點邪惡的小趣味,但讓影像不斷重複,將稍縱即逝的瞬間化為無限循環的永恆,也模糊了時間與空間的結界。
PAR / 第293期 / 藝@電影
紀錄片中的表演身影
五月的銀幕很表演藝術!這個月舉行的「城市遊牧影展」與「桃園電影節」,都有值得一看的表演藝術相關影片。前者的《芭蕾壞男孩》以英國皇家芭蕾最年輕的首席舞者普魯尼為主角,後者則有《超越佛朗明哥:索拉的霍塔舞曲》、《尋找唐吉軻德》、《金剛心路》、《馬利藍調》等,讓你看到表演舞台背後的各種身影。
PAR / 第293期 / 藝@CD
大提琴世界的驚人遺產
在十年前離世的羅斯托波維奇,為這個世界留下數量驚人的錄音,《羅斯托波維奇世紀典藏—華納時期錄音全集》這套紀念羅老的套裝,共演名家如林;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全集也收錄了羅斯托波維奇與作曲家本人親自演出的作品,包括卡巴列夫斯基、卡連.哈察都量,還有蕭斯塔科維奇的大提琴奏鳴曲,從第一樂章開始,就會被吸入另一個時空。
PAR / 第293期 / 藝@書
遠遊與回望
詩人楊澤已經多年未出詩集,近期不但推出新作《新詩十九首》,也將當年一鳴驚人的少作《薔薇學派的誕生》與《彷彿在君父的城邦》重刷出版,今昔對讀,更讓人看到詩人的思考演變。當年高蹈於「空中花園」的吟遊詩人,果真是比較接近地球表面了,《新詩十九首》副標題「時間筆記本」,提綱挈領,是浪子遠行日久後的回頭一望。
PAR / 第292期 / 專欄 Viewfinder
如果櫥窗能說話
SS現代版《三姊妹》如果令人留下印象,這幢玻璃房子占的功勞一定最大,因為,觀眾就算不知道契訶夫不認識三姊妹,但自己的慾望確實有被它提了出來。導演呢?如果說全劇每個在台上的人都(活得)很「真實」,也是歸功他們在房子裡的一舉一動都和現實中的我們是一模一樣。問題卻在於,充滿日常動作的生活化調度,就代表我們所見到的這些人很真實嗎?
PAR / 第292期 / 專題
大叔 暫借問
大叔,是相對的。 當年輕女孩不喊聲「歐巴」的時候, 當早餐店阿姨不叫「帥哥」的時候, 在成為別人口中的「阿伯」之前, 就放寬心,做「大叔」吧! 啊~大叔~ 已過了毛躁不安的廿歲、 總比誰差了一點的卅歲、 經歷重大轉變的四十歲, 啊~大叔~ 年輕的時候聽得長輩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現在也聽得大家說:「要給年輕人多點機會」 總之,上有高層下有後輩, 反正,人生不過這麼一回。 終於有點欲求享受的逸志, 似乎想通了些什麼的閒情, 有偏見就偏到歪、玩嗜好就拼到瘋, 開群組就聊到爽、講回憶就沉到底。 啊~大叔~ 沒有上限、不會設限, 或許,也沒有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