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304期 / 專題
「創作社」行政總監李慧娜 溫柔的走索者
在創作社演出的外場,常常可以看到李慧娜忙裡忙外的身影,但無論多忙,她也鮮少露出焦慮神色,總是露出親切的微笑。很難想像,她不時在為製作的資金缺口傷腦筋,就這麼扛著劇團、走著鋼索,一路過來廿一年,「做我們這行,都捨不得錯過好玩的事,即使過程中很煩躁、很繁瑣,但每次大家彼此激盪創意,真的很有樂趣。但,好玩之外怎麼存活?問題總是這樣來來去去。」李慧娜依然笑著說……
PAR / 第304期 / 藝@展覽
孤獨的身體,在往劇院的路上
PAR / 第304期 / 藝@展覽
冷戰,誰的戰爭?
冷戰,在世界的歷史中是標誌鮮明的一段,大國的對峙,對身在島國的人民,有著怎樣的影響與回憶?藝術家張乾琦透過訪談走過這個年代的母親,生存的奮戰與世界的冷戰形成強烈對比;自冷戰時沿襲至今「萬安演習」,袁廣鳴則透過空拍,反映國家機器對人民身體自由的箝制權力……
PAR / 第304期 / 藝@電影
編舞奇才與歌劇女皇
四月中旬上陣的金馬奇幻影展,特地挑選知名編舞大師鮑伯.佛西的五部經典,讓影迷重溫他縱橫百老匯與好萊塢的舞蹈才華,品味那個華麗的歌舞年代;而由導演湯姆.沃爾夫花費三年打造的《卡拉絲:為愛而聲》,則能讓歌劇迷一睹不曾見過的歌劇女皇私下面貌。
PAR / 第304期 / 藝@CD
奧斯卡金獎片 原聲帶也經典
第九十屆奧斯卡獎於三月初舉行,從多部得獎電影中,樂評人歐頭特地挑出三張給樂迷們,這三張原聲帶有幾個共同點:一、電影本身都相當好看;二、配樂大師都當紅且拿過奧斯卡配樂獎;三、原聲帶都有列名經典的潛力。是哪幾部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PAR / 第304期 / 藝@書
〈結婚進行曲〉的由來──你的音樂品味為何? 《好音樂的科學II:從古典旋律到搖滾詩篇》精選書摘
由擁有作曲碩士學位的物理學家約翰.包威爾所寫的《好音樂的科學:破解基礎樂理和美妙旋律的音階秘密》是趣味易解的音樂科普書,以令人愉快的科學和心理學,描述在音樂表面之下的各種秘密;而續集《好音樂的科學II:從古典旋律到搖滾詩篇──看美妙樂曲如何改寫思維、療癒人心》則整合了音樂相關的心理學與社會學領域數十年的相關研究,藉由了解音樂的內涵,進一步深入剖析:為何你我那麼愛好音樂!《好音樂的科學II》將在本月份出版,本刊特地轉載精采書摘,以饗讀者。
PAR / 第303期 / 這樣過日子
胡德夫 山海綿延的虛詞況味
當他著一襲參差對照的紫色衣物,配上他招牌的白眉與茂密白髮踏入當天在博物館演出的會場時,引起場內眾人的騷動,許多人上前向他握手致意,而他亦主動向相熟的朋友碰肩或擁抱,現場氣氛相當熱絡且充滿人聲,直至一切在他的低沉遒勁的嗓音中靜默。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胡德夫現場的彈唱,隨著歌聲,近年他出版的兩本隨筆內容,彷彿歷歷在目。書中從人或從歌出發,交代自己的生命往事,自幼時出生的海邊,寫到他歌詞中不斷牽掛的Ka-aruwan部落和大武山美麗的媽媽,也細細陳述與李雙澤交會的經過,以及自己因參與原住民權利運動,遭特務監視及禁唱的憂愁歲月。 有時不免懷疑,故事會不會總有說完的一天?但當胡德夫的琴音與歌聲響起,我知道倚靠著山與海創作的男子,嘴裡的故事將源源不絕,就像他所提及,原住民族歌謠中那千錘百鍊、可即興可反覆,「沒有文字,反而傳得更精準的」的虛詞,外界看來或許總是在「Hi Ya Ho Hai Yan」,其間卻蘊藏無窮變化。一天的相處下來,總是被人大寫的胡德夫讓我看見他同時也是歌者/創作者/流浪者/老菸槍/酒友/慈父/有血氣且不受控之人…… 這條斜槓應可無止盡地排列下去,恰似綿延無盡的泥土與海洋,和歌謠中反覆不絕的虛詞……
PAR / 第303期 / 專題
當紅酒遇見鋼琴 讓音樂碰上物理 范德騰 ╳ 孫維新
剛出新書的人氣音樂教授和明星級天文學家兼科學博物館館長,這對「外部連線」的對談組合,連攝影師許斌一聽都說,這場對談要是公開售票一定賣座! 只是,當素昧平生的音樂家與科學家首度相遇,到底能聊出什麼火花?甭擔心,這兩位唱作俱佳、演出經驗豐富,又擅把學院高深理論說得深入淺出又充滿趣味的與談人可是有備而來,這邊范德騰老師提議弄台鋼琴在現場,那邊孫維新老師立刻接招:來杯紅酒加半盆水吧(至於天文望遠鏡這回就先不登場,饒了編輯一命)!讓我們萬分期待一場有酒、有琴的跨界談話究竟如何展開? 事實證明,酒精果然是暖場的好燃料,不過紅酒只是開始,當同樣充滿好奇心的音樂家以琴聲回應科學家扣問酒杯聲響的奧秘時,更多的共鳴隨著sound and music的往復問答,在國家音樂廳大廳內清脆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