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306期 / 藝@書
百首古典音樂 陪你渡過生活的關鍵時刻
英國樂評人費歐娜.梅鐸的《你的心情,古典音樂大師懂!》透過十一個主題,挑選出一系列約百首值得一聽再聽的古典音樂作品清單,在開放性文字的帶領下,讀者可依循著作者給予的線索,無限探究作品的更深層意義,並找尋出作曲家在樂曲中所布下的符碼。
PAR / 第305期 / 專題
藝術行政 這樣過日子
隨著新興表演場館成立,各項補助和資源投入,過去兩年的表演節目數量大幅增加,也意味著更多人力需求——儘管這個事實並不能和劇場從業人口的薪資成長畫上等號。無庸置疑的是,劇場藝術行政這個過去隱身於幕後的角色,亦隨著演出製作量升高而逐漸獲得重視,藝術家們知道,若想成功將創作推向觀眾甚至國際巡演市場,必須有擅長溝通協調的行政居中斡旋操盤。然而,從被動消極服務藝術團隊到擁有主動籌策、催生創作的權力,許多藝術行政還來不及享受創意發揮的成就感,就因激增的工作量過勞損耗。 這一期和我們分享工作與生活調節的藝術行政,不約而同提出「和工作保持距離」、「休假」、「暫時退出劇場製作工作」的職涯抉擇,但休息從不會只是休息,他們仍迫不及待地進修、學習、飛翔。或許暫時離開,才能看見自己對於劇場,到底有多愛。
PAR / 第305期 / 藝@展覽
那些年,以錄像寫下的歷史……
現正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不只是歷史事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聚焦在一九八○年代至九○年代、錄像藝術不約而同於港台萌生時期,展名「不只是歷史文件」是對去年中國發表「『中英聯合聲明』只是歷史文件,不具任何政治約束力」的回應,展出陳界仁、袁廣鳴、王俊傑等台灣錄像藝術家作品外,難得系統性地俱現香港錄像藝術先驅之作。
PAR / 第305期 / 藝@電影
影像中的「時間」縱度
第11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將於五月初登場,今年的影片包含許多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與日韓中等國的紀錄片也有罕見的亞美尼亞、烏茲別克、黎巴嫩、孟加拉的作品,為觀眾構築一個更宏觀、多樣的亞洲印象。另有「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專題,帶影迷回顧那個壓抑年代的影像實驗創作,從紀錄片體驗「時間」的縱度。
PAR / 第305期 / 藝@CD
收藏一直陪在身旁 最真摯的好朋友
創立迄今邁入卅年的風潮音樂,可說是一個守在我們身旁的老朋友,無論在書店、飯店、茶藝館、生機飲食等等的店家裡,都可以聽到源自他們輕柔舒暢的樂聲。慶祝三十而立的3CD專輯,由品牌核心的三劍客楊錦聰、吳金黛與于蘇英聯手精選,除了暢談多位隨風潮成長的音樂人,還附上音檔與故事手冊,讓樂曲背後的情感,也一併傳遞。
PAR / 第305期 / 藝@書
探索舞台背後 期待獨特觀點
由資深表演藝術行政與資深音樂記者所撰寫的《華麗舞台的深夜告白──賣座演出製作秘笈》,透過採訪把一場音樂會的製作歷程,從頭到尾,從搖籃到墳墓都敘述一遍,雖能讓讀者對演出製作得到基本概念,但這樣一本由行內人寫內行事的書,應該有許多趣聞秘辛,追索更深。這不是為了發人隱私,也不是純粹滿足讀者的窺探欲,而是彰顯作者獨特的視角與視點,更好地來闡述這本書的題旨。
PAR / 第304期 / 專題
藝術行政 這樣過日子
這群人熱愛表演藝術。愛到即使不創作也不登台,也能對自己角色的低調不張揚樂在其中。身形隱藏在舞台以外的任何地方,或是指揮若定、或是體貼周到、或是鉅細靡遺、或是精於協調。 他們有老闆的腦,秘書的心,對藝術家的照顧近乎保母,守護創作團隊勝於麥田捕手。面對公家機關,他們的斡旋溝通與耐心毅力奇高。面對觀眾市場,他們戮力開路、找路,通往更多潛在人口…… 這群人想必非常愛表演藝術,他們普遍不被看見,忙起來管不了一例一休勞動基本法,甚至管不了一天只有廿四小時,卻總在暗中兀自發光,成了創造藝術的人們身後,一盞盞可隨時通訊返還、請求支援的小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