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193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精選書摘《郎朗:我用鋼琴改變世界》

作為當代最受矚目的華裔鋼琴家之一的郎朗,是如何走過艱困的學習歲月、贏得大師的欣賞、登上跨越國際的音樂殿堂?從他親筆撰寫的成長故事《郎朗:我用鋼琴改變世界》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一路走來的風雨經歷與跌宕心情。本刊特選摘錄其中兩篇,以饗讀者。

PAR / 第196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張金蓮 開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花

出身舞蹈科班,曾經是光環舞集的舞者的張金蓮,離開舞台後,與藝術的緣分持續在各種類型創作中延續:陶塑、銅雕、繪畫、攝影、詩文、歌唱……,從身體的體悟、大自然的呼應,綿延不絕、生發沛然。「人生就是開花的過程,把屬於自己的花開出來!」世界的美,生命的豐厚,張金蓮將之融入身體,欣然綻放。

PAR / 第196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先看電影,還是先看小說?

文學作品改編為電影,不是要來一較長短,而是提供給讀者/觀眾,不同媒材的閱讀/觀賞樂趣。只是,先看電影還是先看小說好呢?最近,讀者們可能又要面對好幾次這樣的抉擇,因為,奧斯卡多部大片都改編自經典文學。

PAR / 第194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胡秀麗 異國培灑舞蹈種子

受過嚴格的俄式芭蕾教育,也曾被下放勞改,從台上的亮麗舞者到教室裡的認真教師,胡秀麗不斷地燃燒著她對舞蹈的熱情,在美國仍然不辭艱辛地創辦舞校,為栽培未來的舞蹈種子盡心盡力。她說:「走了一遍在身體,現在是如何給學生。」把一生鍛練的藝業傳授給學生:「看到學生進步,比什麼都開心!」

PAR / 第196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喚起遙遠的幸福記憶 療癒系試聽機

許多埋藏在心裡深處的久遠回憶往往在不經意之間被某種氣味、某個畫面或某種聲音所喚起。若要為自己的記憶歸檔,人生有許多回憶其實是可以用音樂來代表的。

PAR / 第194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本月精選書摘:《單人表演》

由黑眼睛文化所出版的「劇場手邊書」系列,於去年底又推出三書,分別是林國源《詩的表演—從波特萊爾出發》、楊莉莉《歐陸編劇新視野—從莎侯特至維納韋爾》與杜思慧《單人表演》。作為國內表演藝術界唯一的專業刊物,本刊樂見此系列手邊書能引領更多人踏入藝術殿堂,深入欣賞表演;於是本期特選摘《單人表演》一書之第一章〈單人表演簡史〉,以饗讀者!

PAR / 第195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豈一個「大」字了得—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

最近在施行翻修計畫的林肯中心,其實當年它的出現,與紐約五○、六○年代的都市更新計畫息息相關。雖然,林肯中心諸多表演場地在這許多年來一直為人垢病,但身為紐約客,大家仍然用心愛著這個在全球表演藝術圈子獨樹一格的表演藝術中心。它的龐雜、它的多元、它的兼容並蓄,恰恰好反映了紐約這個文化大融爐,在過去百餘年間對大眾娛樂業的貢獻。

PAR / 第196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家的故事,世界的微觀

「家庭」是最貼近人生的創作議題,可以由小觀大,從人性、情感、群我關係、權力衝突……通通都可發揮。但不同文化中的電影導演,卻也用不同的影像語言,說出況味紛呈的家庭故事,四月上線的幾部電影,剛好可來比較東西導演各異其趣的Home Story。

PAR / 第193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跑趴的與搞藝術的如何相遇?

《安迪沃荷經濟學》 文創產業與時尚派對有關嗎?《安迪沃荷經濟學》這本書告訴你,在紐約,這兩者息息相關、如膠似漆。為什麼?因為有紐約有許多咖啡館、酒吧和舞廳,讓藝術、文化、時尚充分交流,社交,讓創意無限迸發……。

PAR / 第196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讓我們隨著寶萊塢起舞吧!

隨著印度背景的奧斯卡金獎片《貧民百萬富翁》的熱烈上映,也讓我們有機會在出租店看到更多的印度寶萊塢電影,藉著這些道地印度風的電影,讓我們一窺這個比好萊塢產量還大的電影工業夢工廠,如何以歌舞音樂華麗場面征服影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