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 演員的庫藏記憶
- 講古—舞思舞想
- 一字一劇場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藝號人物 People
焦點專題(一) Focus
- 從古典、搖滾到爵士 缺他不可的爵士低音提琴大師 克里斯汀.麥克布萊 笑傲音樂江湖 / 文字 沈鴻元 愛樂電台「台北爵士夜」主持人 / 28
- 打開聲音新視野 最in的搖擺時刻 在音樂廳內 與精湛相遇 / 文字 林琬千 旅德音樂學者 / 32
- 台灣「爵士力」盡情奔放 北歐精靈帶來清涼 在戶外廣場上 不分你我暢快同歡 / 文字 李秋玫 / 34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2016-2017新樂季搶先報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37
- 英國、美國 政經局勢詭譎節目保守 老指揮家坐鎮安定票房 / 文字 王世強 愛樂電台節目主持人 / 38
- 德國、奧地利、法國 現代曲目增加分量 世代交替走馬換將 / 文字 邱秀穎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音樂學碩士 / 42
- 香港、新加坡 總監領軍逢十遇五 各團歡慶爭奇鬥豔 / 文字 林采韻 資深樂評人 / 46
- 國家交響樂團 璀璨經典不斷電 澎湃歡慶而立年 / 文字 李秋玫 / 50
-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多元曲目精采名家 小巧歌劇老少通吃 / 文字 蔡永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博士 / 52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挑戰馬勒邁大步 台灣文學入樂來 / 文字 張皓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碩士 / 56
- 高雄市交響樂團 傳奇音樂家族現身 小號名家精湛炫技 / 文字 張偉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博士生 / 60
- 臺北市立國樂團 舞樂多元同慶 豐富跨界齊歡 / 文字 廖詩昀 音樂工作者 / 62
- 高雄市國樂團 兼容傳統與現代 致力播灑音樂種籽 / 文字 楊懿惟 / 66
- 臺灣國樂團 讓青春站上舞台 讓「台灣」聲聲入耳 / 文字 李秋玫 / 68
即將上場 Preview
演出評論 Review
企畫特輯 Special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讓現實走進劇場,當流離搬上舞台 挑戰真實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76
- 認識「紀錄劇場」 八個問題領進門 / 資料整理 廖俊逞 / 78
- 德國紀錄劇場代表之一 里米尼會議紀錄 「生活專家」演出 打破現實認知 / 文字 林冠吾 柏林自由大學表演藝術文化交織國際研究中心(IRC)研究會員 / 80
- 德國紀錄劇場代表之二 恪辛爾 打開黑盒攤文件 給你一次歷史探險之旅 / 文字 林冠吾 / 82
- 德國紀錄劇場代表之三 弗爾克.洛胥 廣查民意編入戲 歌隊挺弱勢 / 文字 林冠吾 / 84
- 是建立在苦難上的藝術,還是最佳的慈善公益? 德國當代劇場的難民課題 / 文字 林冠吾 / 86
- 以挑釁的幽默 撫平歷史傷痕 柏林當紅導演雅葉.洛能的戲劇特色 / 文字 林冠吾 柏林自由大學表演藝術文化交織國際研究中心(IRC)研究會員 / 90
- 專訪《共同境地》導演 雅葉.洛能 在劇場中探索真實與虛幻的界線 / 文字 林冠吾 / 94
話題追蹤 Follow-ups
- 專訪比利時資深表演藝術策展人 弗莉雅.蕾森 我們是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橋梁 / 文字 貢幼穎 / 98
- 篳路藍縷為藝術家鋪路,未來鋪向何方? 國藝會「廿周年回顧與前瞻論壇」側記 / 文字 陳茂康、黎家齊 / 102
焦點專題(二) Focus
- 翻新內在美 國家戲劇院休館UPGRADE!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107
- 我們開了好的公路,就看藝術家怎麼飆 訪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 / 採訪 黎家齊 文字整理 張慧慧 / 110
- 三項目翻新改造 戲劇殿堂重回青春 / 文字 張慧慧 / 112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 白臉的克拉普 貝克特的意象劇場 在澳門看羅伯.威爾森《最後的錄音帶》 / 文字 張慧慧 / 118
- 詮釋《克拉普最後的錄音帶》 劇場中輕盈的重量 德國劇場大師彼得.胥坦首訪貝克特 / 文字 王世偉 巴黎第三大學劇場藝術博士 / 122
藝視窗 News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 專欄 Viewfi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