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焦點
- 饑餓的海綿 梅卓燕到德國找碧娜 / 文字 梅卓燕(香港編舞家) / 8
- 訪前烏帕塔舞團舞者──克麗絲黛兒.吉爾波 / 文字 吳俊憲(前雲門舞者) / 10
- 炫技魔音,迷魅三百年 小提琴表演靈魂的溯源 / 文字 賴偉峰(媒體工作者) / 14
- 二十世紀小提琴風潮 / 文字 賴偉峰(媒體工作者) / 16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集體出擊,「劇」運大「展」!?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21
- 劇展.劇展.鴻圖大展 國内現代戲劇節實況普查 / 文字 楊美英(特約撰述) / 22
- 全島走透透,搞搞新點子 二〇〇一年劇展大預覽 / 文字 楊美英(特約撰述) / 24
- 打開台灣劇展史 匯演的系譜與考掘 / 文字 于善祿(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講師) / 28
- 山窮水盡?柳暗花明? 劇展的現象省思與未來觀察 / 文字 謝東寧(特約撰述) / 32
- 劇場聯演,校園發燒! / 文字 楊美英(特約撰述) / 34
- 大「展」身手之前,廣結資源為先 香港的戲劇藝術節 / 文字 張秉權(香港藝術發展局戲劇小組委員會主席) / 38
表演書房
新秀登場
跨海演出
藝人館
演出評論 Review
回想與回響 Echo
- 「多媒體歌劇」多在哪裡? 譚盾的《門》和守門員引發的焦慮 / 文字 鴻鴻(導演、詩人) / 65
- 沒有「糖」吃的耶誕夜 看音樂會形式的《糖果屋》 / 文字 賴偉峰(媒體工作者) / 68
- 擺盪於符號與意象之間 看Pappa TARAHUMARA《WD生之祭》 / 文字 王墨林(資深劇評人) / 70
- 引發「東方主義」焦慮的《金寶貝》 從台大戲劇系的公演談起 / 文字 邱錦榮(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 72
- 琤琮曲音難掩瑕 曲劇版《四世同堂》觀後 / 文字 馬森(戲劇學者) / 75
- 一曲單弦話蒼涼 曲劇「老舍三部曲」觀後 / 文字 童乃嘉(美國夏威夷大學亞洲戲劇碩士、本刊副社長) / 78
- 開不完的春柳春花滿畫樓 「跨世紀千禧崑劇菁英大匯演」隨筆 / 文字 張啓豐(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兼任講師) / 81
- 在部落與劇場間的山脊上放歌 看「原舞者」之《布農族傳統祭儀歌謠──誰在山上放槍》 / 文字 趙綺方(英國瑟瑞Surrey大學舞蹈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 84
- 落花的心道 看梅卓燕的《花落知多少》在香港 / 文字 小棕(香港舞評人) /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