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焦點
- 一種鮑許式的震撼教育 從德國空運來台的「康乃馨」 / 文字 趙玉玲(拉邦中心碩士後研究) / 4
- 以大提琴吟咏生命熱力 羅斯托波維奇的音樂 / 文字 劉家渝(德國慕尼黑大學音樂系研究) / 6
- 羅斯托波維奇的台灣情 / 文字 劉家渝(德國慕尼黑大學音樂系研究) / 8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舞台設計的世界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14
- 劇場夢想的實踐大師 林懷民談李名覺 / 口述:林懷民 記錄:施素慧 採訪整理:陳品秀 / 15
- 機緣的藝術家 舞台設計的創作觀念與關懷 / 文字 張維文(美國印地安那戲劇硏究所藝術碩士) / 19
- 當代舞台設計在台灣 / 文字 陳珮眞(特約撰述) / 21
台前幕後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密探東方身體觀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35
- 尋找東方 十年來台灣舞壇東方身體風潮之初探 / 文字 陳雅萍(紐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 36
- 譲身體做主 三位創作東方身體風格作品的編舞家 / 文字 林秀偉、劉紹爐、陶馥蘭 採訪:林亞婷、陳品秀 紀錄:鄭旭芬、施素慧 / 42
- 讓身體落實 舞蹈、小劇場與身體 / 文字 王墨林(身體氣象館負責人) / 48
- 共謀「出路」? 訪古名伸 / 整理:陳雅萍(紐約大學表演藝術硏究所博士候選人) / 51
- 請一齊來說謊 關於「身體不會說謊」一說 / 文字 馮念慈(舞蹈空間舞團助理藝術指導) / 54
名家訪談
回想與回響 Echo
- 一場賓主盡歡的同樂會 關於瑪麗卡.沙若巴伊(Mallika Sarabhai)來台的演出 / 文字 童乃嘉(美國夏威夷大學亞洲戲劇碩士) / 58
- 胡撇仔戲與胡撇仔母子 / 文字 劉秀庭(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生) / 60
- 謝月霞小傳 / 文字 劉秀庭 / 62
- 科技與藝術對上話了嗎? 科技音樂會觀後 / 文字 劉佩貞(美國Dresel大學藝術管理碩士)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