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專欄 Columns
- 願在歷史洪流中與郭寶崑重逢 「傳奇未了──向郭寶崑致敬」演出後記 / 文字 辜懷群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 3
- 看見舞界「人材」的可能 白舞寺舞團《七匡乙咚》觀後 / 文字 陳品秀 舞蹈文字工作者 / 5
好藝有好報
專輯(一)
- 黎海寧與神話之舞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8
- 肉身書寫的拼貼神話 黎海寧的《創世記》 / 文字 楊莉玲 / 9
- 從幻視體驗到無力的當代身體 黎海寧《O先生家族死亡事件》觀後 / 文字 王墨林 資深舞評人 / 14
- 以舞姿述說伊甸鄉愁 神話、宇宙秩序與身體的文化史 / 文字 趙綺芳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 17
最PAR!
- 會有改變的,也許 專訪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得主李雲迪 / 文字 黃俊銘 / 20
- 跳舞場中的巴爾托克 瑪塔與音樂家合奏團(Mata Sebestyen and Muzsikas) / 文字 王曙芳 世界音樂製作人 / 23
- 劇之本不在,戲根著何土? 從中國大陸「舞台藝術精品工程」思考本土戲曲創作 / 文字 施如芳 / 27
- 「跨」一步,海闊天空? 從法國導演培松地的跨國製作《雪結》談起 / 文字 傅裕惠 / 35
評論‧震盪
影像專題
特別報導
環球舞台
回應與挑戰
現象‧現場
- 要重新調味,也要尊重原味 從洋人口味看「行銷台灣」 / 文字 蔡振家 柏林洪堡大學音樂學博士班研究生 / 65
- 拼台兼觀摩,取經求上進 樂觀外台戲匯演的效應 / 文字 游庭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 68
- 在地詮釋的困境 社區與博物館觀點下的《義賊廖添丁》 / 文字 李駿濤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