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正式啟動 探索舞台科技可能性

香港西九文化區今年聯同進念•二十面體推出為期三年的「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系列,透過展示、交流及培訓三個方向,探索前沿舞台科技,展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香港西九文化區十一月聯同進念•二十面體推出「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系列,透過展示、交流及培訓三個方向,探索前沿舞台科技,展示黑盒劇場的多樣可能。

Freespace 舞台與技術實驗室2017

11/12-26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INFO  www.westkowloon.hk/freespacetechlab

舞台技術,包含台、燈、聲等各方面全都是表演藝術的重要元素。在科技發展帶動下,舞台技術不斷進步,一方面豐富了表演藝術的呈現,另一方面改變了觀眾與表演者的關係。有鑑於此,香港西九文化區今年聯同進念•二十面體推出為期三年的「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系列,透過展示、交流及培訓三個方向,探索前沿舞台科技,展示黑盒劇場的多樣可能。

觀眾走進劇場,在同一個空間,同一段時間欣賞舞台上的表演者,跟舞台燈光、音響、多媒體效果互動,經驗一場現場演出。劇場演出除了台前演員,舞台技術更不可或缺,而整個舞台空間(建築)本身就是藉由技術而合成,「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便是一項融合創新舞台科技與表演藝術的三年計畫,為表演藝術範疇相關的技術供應者及參與者建立交流平台,引領舞台科技的應用技術。

「中港台比較少對舞台技術的實驗,而進念卅五年以來,藝術創作上跨界跨媒體,一直在實驗科技跟舞台的關係,本身就是一個Lab;像現在大家常常看到的投影,進念在廿五年前已經開始在舞台上應用和實驗。舞台技術和表演是同樣重要的,沒有舞台技術的創意和專業,戲是出不來的。」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總策畫、藝術總監及空間設計胡恩威描述進念•二十面體過往經驗,「聲音、燈光跟空間,尤其是在這種空間,可以有很多試驗,我們做這個Tech Lab,技術是主角。」

胡恩威表示,「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首年主題聚焦「聲/光/間」,將聲音景觀(Soundscape)、機動裝置(Kinetic Winch)、投影與燈光(Projection and Lighting)和鏡幕(Giant Mirror)製作技術注入表演藝術領域,「屆時,香港文化中心劇場將改裝成實驗場地並裝置四面鏡幕,透過環迴鏡面的無盡反射,試驗劇場空間的可能。」

中港台近十年建了不少新劇場,但並未應用到新舞台技術,和西九合作的「舞台與技術實驗室」將如何對應這些情況?胡恩威說,「我們合作有幾個方面:一個是創作,實驗舞台技術跟表演的關係,新的技術出來會怎麼影響到觀眾跟表演者的關係;另一個就是培訓,從中學生到大學到建築專業都會有工作坊,讓他們知道舞台技術的基本概念。香港一些建築師完全不了解表演藝術,甚至從不看戲,他們對設計劇場、博物館跟藝術館及其他文化類型的建築,很多觀念都是錯的,比如說蓋劇場布景裝卸區的位置和大小都是錯誤的。就是西方的顧問也沒有實際和在地的概念,大都是紙上談兵。香港的表演藝術,官方來說已經超過五十年的歷史,累積了很多經驗,為什麼還是培養不出自己的劇場設計專家?所以,這個『實驗室』會有一些工作坊給建築系及其他建築設計相關專業的學生來參加。未來,更會有專門為建築師、規畫師而設的專業舞台技術課程。我們跟西九是一個長遠的規畫合作,未來他們有很多新的舞台。這些實驗有可能可以讓業界應用的。」

活動期間,現場將有展示、專題講座、即興演出及學習活動,「第一個星期主題是電子音樂,以《維根斯坦》作為題材。第二個星期是vocal(人聲),與收音和音響有關,我們找了上海的張軍、台北的魏海敏,還有巴黎和香港演員,用《追憶似水年華》文本進行實驗,這個也是和語言和聲音有關。第三個星期是動作,舞者在四面都是鏡子的劇場裡,嘗試動作和空間的互動關係與可能。」胡恩威說,其實做藝術,「術」就是技術,這個是最重要的;而「藝」就是可能性,「但技術的術是一定要知道,所有藝術的變化都是跟技術有關,不可能沒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