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舞蹈聚落《六出》 雙人舞出生命火光
野草舞蹈聚落繼《兩個身體》、《我們選擇的告別》後,明年初始推出新作《六出》,以編舞家吳建緯與舞者鄭皓的男子雙人舞形式,詮釋花的繁殘枯榮,激盪出生命的炙熱火光。
野草舞蹈聚落《六出》
2016/1/1-2 19:30 1/3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02-33939888
野草舞蹈聚落創團首作《兩個身體》、第二部創作《我們選擇的告別》連續獲得台新藝術獎提名,明年初始乘勝追擊,推出新作《六出》,以編舞家吳建緯與舞者鄭皓的男子雙人舞形式,詮釋花的繁殘枯榮,激盪出生命的炙熱火光。
六出,是雪花,也是梔子花的別名,吳建緯歷經一年多的時間籌備製作《六出》,以簡要、詩意而富有哲理的「繁殘枯榮,盡在須臾」八個字貫穿創作核心,道出生命輪迴中純淨、美好與芬芳的瞬間,藉由梔子花的純淨素雅與生死對應,映照現世與內在精神世界,隱喻死生輪迴。
近年活躍於海外演出的吳建緯,十五歲考入北藝大七年一貫制先修班,隨羅曼菲、張曉雄、吳素君等名師習舞,先後曾任台北越界舞團、法國卡菲舞團專職舞者。吳建緯說,西方人常讚美他除了外型外,連跳舞動作都具有「神秘的東方特質」,他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文化」;於是,二○一三年決定返台,以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之名,創立野草舞蹈聚落。
負責《六出》視覺攝影的編舞家張曉雄,同時也是吳建緯入學北藝大時的考官,他認為吳建緯是新一代編舞家中早熟卻也晚熟的人,「他的思維打開得很早,身體和經驗卻晚熟。」晚熟的階段,吳建緯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開闊視野,有助於日後文本架構的創作,「他是『後發制人』,完全不輸『先聲奪人』。」張曉雄說,他與羅曼菲兩人從吳建緯身上發現一股熱情,具有一種異於常人的張力,很有天賦與質地。
吳建緯常思考,藝術與生命是否為相通的狀態,能不能透過其他的方式自我解讀?他發現其中脈絡一致,音樂、舞蹈、設計等息息相關,都可互相對照。他說:「表演藝術仍是一個手工業,必須藉由不斷地提問、不斷地練習,磨合中朝著自己的想像輪廓前進,這就是舞蹈的迷人之處。」
這次舞作,吳建緯特別找來設計師好友古又文設計舞衣,從六瓣的梔子花生長過程發想,手工特製了一批工精藝繁的布料,「從一開始舞蹈的不規則形狀厚重感,到最後具輕盈未來感,我希望衣服並不會限制舞者的肢體動作,而是給予舞者更多的空間,彼此對話。」古又文說,整齣舞作的服飾材料都是人造纖維,除了透明亮澤,也能完全表現出舞者的肢體線條,呼應生命的瞬現概念。
古又文用布料的特性記錄空氣與人的線條,「我真的希望服裝可以在視覺上傳達演繹舞作精髓。」